“水流真足、真清澈!”在自家三樓,大元口村民聶源龍一擰水龍頭,常年水壓不足的管道冒出汩汩清流。聽著嘩嘩水聲,老聶心底樂開了花。他說,像這樣連續多日雨天后,以前自來水都比較渾濁。 從“喝上水”向“喝好水”轉變,還得從一場“居民夜談會”說起。 去年9月,大源村大元口、肖家垅等村民在“居民夜談會”上提出,村里自來水存在水量不足、質量不高情況,經常缺水、斷水,給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了不便,希望新一屆村兩委解決。 原來,此前大源村和高峰村共用一處飲用水源,由于儲水量有限、水質不高,高峰村農業灌溉用水需求量較大等原因,造成上下游村民用水出現難題,有時甚至發生村與村之間爭水喝、爭水用情況。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怎么改善村民飲用水條件,讓大家喝上安心水?”村兩委把此時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積極向上反映情況,并向縣庫區移民發展中心爭取資金,切實推動總投資106萬元的大源村安全飲水工程項目順利落地。 “這是一項民心工程,縮小了城鄉供水差距,滋潤了村民的心田。”從爭取資金到項目招標,大源村掛村第一書記吳學生全程參與,通水后尤其高興。 飲水安全事關民生福祉。經過20多年建設,三明市構建起較完整的農村飲水工程體系,目前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0.8%,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97.1%,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數。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