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1日訊(本網見習記者 練為泉 通訊員 王竟宇 雷露微 黃錦祥 朱仁文 葉爐)三明全市有1736個行政村,其中寧化縣有210個。隨著列車進入三明寧化縣,一幅幅田園畫卷在這里展開。多年來,三明市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記囑托加油干,探索創新“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有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黨建引領有方向 “七一”前后,在寧化縣安樂鎮樂野小鎮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研學、參觀的游客達280批次,有1.2萬余人,游客絡繹不絕。這得益于黨建引領釋放的澎湃動力,讓其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 樂野小鎮航拍圖。安樂鎮供圖 今年3月,安樂鎮黨委組建樂野黨建聯盟,立足筍竹、多肉產業,按照延鏈強鏈、攜手共富的思路,進一步深化“跨村聯建”,將安樂片區黨總支4個村黨支部、樂野產業聯營黨總支引領的10個企業、3個群團組織以及已在樂野掛牌的6個機關單位吸收為聯盟成員,并組建樂野黨建聯盟理事會。聯建村投入200萬元新建樂野花房和利用原有謝坊小學舊址改建竹語山房,打造樂野舒食、樂野市集、樂事茶鋪等網紅新爆點,實現村集體增收20萬元、農民年可增收5萬余元,新增60余個就業崗位。 機制創新入民心 去年8月開始, 三明市在全市鄉鎮(街道)全面推廣“居民夜談會”制度。在落實“居民夜談會”制度的過程中,石壁鎮發現,以行政村為單元召開“居民夜談會”時,村民反映的問題經常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好幾個相鄰的行政村,意見不能及時集中統一。 石壁鎮禾口村、紅旗村和小吳村三個相鄰村的部分村民們參與“居民夜談會”。寧化融媒體中心供圖 石壁鎮創新“一圈三辦六評”工作模式,一圈指的是夜談庭院設點為圓心,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在全鎮劃分出107個網格“夜談圈”,三辦則是完善“清單交辦、分類聯辦、跟蹤督辦”工作閉環,同時建立問題解決情況、黨員干部履職情況等六評機制,將夜談工作重心再下移。石壁鎮將259名包村領導干部、民警、黨員等力量就近編入網格,形成“鄉鎮——村(社區)——夜談圈”3級網格體系,打破了以村居為單位開展居民夜談會的地域局限性,實現“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目標。“夜談會有人牽頭,問題有人辦理,并很快得到解決。”在禾口村村民張元興看來,這個制度非常好。 目前,石壁鎮累計開展夜談活動180場次,下沉干部660多人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90多件,得到一致好評。 產業為基促發展 在寧化縣石壁鎮溪背畬族村山坡上,一排排油茶樹抽出新芽,綠意盎然。這是全省集中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油茶林,示范基地位面積為3000畝,現已基本進入盛果期。 溪背畬族村山坡上的油茶樹。寧化融媒體中心供圖 寧化是油茶傳統產區,也是全國油茶主產區和油茶最適宜栽培區之一。2014年,溪背畬族村引進福建省厚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后在石壁鎮溪背村、陂下村、江頭村這3個水土流失嚴重的村落承包1萬多畝荒山開發。 目前,寧化厚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在建設油茶精深加工生產線,已完成廠房主體建設及安裝了可年產300噸茶油成套設備。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每年為周邊村民解決就業務工收入達200萬元,為村財增收18萬元,助力鄉村振興。 文旅為擎增亮點 曹坊鎮下曹村地處寧化縣南端,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登記在冊的古建筑多達51處,其中7處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等榮譽,是該縣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塊國家級金字招牌的村。 下曹村古建筑群。黃尉峰 攝 曹坊鎮將下曹、石牛、上曹等村串點成線,打造一條古韻之鄉、紅色研學、綠色田野精品旅游線路。眼下,曹坊鎮成為省市縣各單位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史學習教育、黨員教育培訓、研學旅行的重要基地,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去年以來,已接待各地游客10.8萬余人次。 據悉,下一步,下曹村將重點做好“一元認租”和古民居修復工作,為下曹村的旅游增加新的亮點,注入新的活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