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左二)和中心的受助孩子一起包水餃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黃 悅 文/圖 “不要怕,做得很好,大膽地往前跑……”7月 19日,沙縣區圓夢特殊家庭援助中心里,由沙縣區殘聯主辦、沙縣區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承辦的“特奧賦能你我同行”趣味運動會舉行,這場趣味運動會的策劃人張素芳一邊記錄著成績,一邊時不時鼓勵著參賽者。 自助助人 張素芳退休前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智力殘障等群體一直是她關注的重點。她本身還是一位智力二級殘疾孩子的母親。 2017年,張素芳當選為沙縣殘聯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副會長。得知沙縣區有幾位家長建立起了心智障礙者家庭互助小組,她欣然加入。2018年 10月,包括她在內的 7位家長共同出資 3萬元,注冊了圓夢特殊家庭援助中心。2019年夏,在當地殘聯的指導下,以中國民間藝術家周建波為導師,張素芳和家長們一起開發與心智障礙者最貼近的繪畫、剪紙等手工生產崗位。同年,又得到了民政、殘聯等有關部門向上級爭取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項目和輔助性就業扶持資金,建成了培訓、康復勞動、日間托管中心。 硬件日益完善,但每周培訓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家長們只好在有空的時候輪流帶孩子值班。為了保障對孩子們的培訓,這一年 11月份,有高級職稱的她,申請提前5年退休,全身心投入到這項事業中。 扶助“星寶” 在沙縣區有一家特殊的商店,除了售賣日用品、農副產品外,還銷售心智障礙者自制的手工飾品、繪畫剪紙作品。這就是張素芳 2020年注冊的沙縣星寶蝸牛貿易有限公司經營的圓夢公益商店。 她把圓夢的大齡自閉癥“星寶”、智力發育遲緩的“蝸牛”孩子全部納為“員工”,以公益店為實訓基地,帶動家長們對“蝸牛”“星寶”孩子進行待人接物禮儀、售貨技能訓練,使之習慣成自然。 最初,有人擔心:“孩子不會計算不會找錢,怎么辦?”結果,顧客一看是這么特殊的店員,直接自己計算后掃碼支付。“現在沙縣人相當文明。有一次,有個帥哥買包26元香煙,值班的孩子報價16元,人家照樣掃碼26元。還有個顧客正在掃碼時被來電打斷,接了電話后忘了掃碼,匆匆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來補掃。所以,我一直鼓勵孩子們不要怕!”張素芳回憶起顧客們的暖心舉動,感動地說。 “暖心家園” 2021年,沙縣區計生協會負責人找到張素芳,向她推介了“暖心家園”這一項目。該項目是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特殊家庭幫扶工作重點項目,旨在關懷關愛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聽了介紹后,她怦然心動:多年來圓夢接受了各界的愛心支持,終于有一個回饋社會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走進特殊家庭人群的內心,張素芳在項目前期進行了大量走訪調查。她了解到,他們大多因為失獨陷入深深的心理創傷之中,無法與正常家庭談論兒孫,在朋友圈沉默,普遍自我封閉,社交退縮,處于社會的邊緣。加上年齡越來越大,亞健康漸成常態,又沒有子女可依靠,特別缺乏安全感。 “同是特殊家庭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張素芳發動圓夢獨生子女傷殘家庭,和失獨家庭一起來創建暖心家園。一年來,她精心策劃,在圓夢骨干家長們的力挺下,發揮沙縣區的小吃文化傳承優勢,開展四季養生美食交流活動,分享保健養生小妙招,讓大家從中獲得心理支持,共建共享暖心大家庭,重塑特殊家庭人員的活力與自信。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