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走進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剛剛啟動運營的“擂茶生態一條街”上,香味四溢,不少游客駐足品嘗。不遠處,由福建省旅游集團投資建設的“兩山學堂”文旅康養基地已進入水電鋪設收尾階段,預計國慶期間正式開館。 在村民楊曉妹眼里,常口村不僅越來越美,游客也越來越多。村民過上的安逸紅火日子,得益于常口村走好生態路,讓百姓端上“綠飯碗”的拳拳初心。 “這些年,我們努力讓村莊山水畫越畫越美,生態飯越吃越香,小康路越走越寬。”高唐鎮副鎮長、常口聯村黨委書記張林順非常自豪于眼前的“山水畫”。 “山水畫”背后,珍藏著一段25年前的特殊記憶。 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調研。當年,張林順是村干部,就在現場。 “常口村是將樂調研的第一站。”張林順回憶,當天上午10時,習近平來到常口村老村部,站在院子里,他就和村民、村干部們聊了起來。 “村財有哪幾塊收入?每年總共收入多少?村民一年收入有多少?都有哪些致富的好路子?未來有什么打算?”細細問著,認真聽著,習近平的目光越過眼前的金溪河,河對岸是一片原始林,樹木蔥蘢,一片生機。望著樹林,習近平若有所思,語重心長地說:“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他還對常口村干部說,生態林業也是未來林業,我們要把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統一抓好,要把水土保持擺上重要位置,否則將來就會滿目荒山、兩手空空。 現場調研的每一個關注點,每一句話,都深深刻進了張林順的心中。溫暖的囑托,讓人心頭一熱,可回過頭琢磨,張林順思索著,那時的常口村,沒有一條寬敞的水泥路、沒有幾幢新房子、沒有幾盞路燈會亮,村集體年收入不足3萬元,祖祖輩輩都看著的這片山水,如何守著? 幾年后,張林順成了村委會主任。此時,一家木筷廠看中了老村部對岸的那片林,開價就是20萬元。張林順回憶:“村里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說賣,20萬元是一筆大錢;一種聲音說不能賣,賣了就把子孫后代的飯碗砸了。” 村里開會,議了許久,還是咬牙抵住了誘惑,沒有賣。“對岸都是石頭山,砍光了樹多少年都長不回來。不能賺了一時的錢,毀了子孫后代的山。”張林順說。 如今,守著這個綠水青山,不少人把綠色夢想扎根于眼前的生態福地。來自江西撫州的福建常口分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良輝就是其中之一。3年前,有著多年農業種植銷售經驗的徐良輝,跑了許多地方考察種植基地后,一眼看中這里的山水。常口村的水土有機質高達5.0,種高端臍橙再合適不過。徐良輝迅速從村里盤活50多公頃土地,種上了紐荷爾橙、紅美人等品種,同時結合現代化數據管理模式開展互聯網視頻認購,打造“清語橙”品牌。2024年,臍橙將進入盛產期,臍橙公司還將按每公頃約3萬元支付給村集體。 吃上“生態飯”,越嚼越有味。這些年,常口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出一條具有常口特色的生態發展道路。常口村的綠色發展道路,也從前期以描繪生態發展藍圖和做好山水林田湖的治理改革為主,到后期的聚焦發展特色農業、文旅產業等綠色產業。一步一個腳印,常口村逐漸成為了一個“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 這些年,村民走上致富路,收獲滿滿幸福的好消息,張林順在2019年3月10日,有機會匯報給習近平總書記聽。 那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張林順如愿以償,作為8名發言代表之一,圍繞“建設美麗鄉村”主題作審議發言。 “我是三明將樂常口村的黨支部書記張林順,1997年4月,您在福建工作期間,就來到了我村子關心指導,當時我就在現場。”張林順向總書記介紹著。 “您在調研期間就來到村民邱彩立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張林順接著說道。 一碗擂茶,喚起了習近平總書記與常口村村民的一段專屬記憶:“我記起來了,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還有芝麻、茶葉、橘皮……” 隨后,張林順又向總書記詳細匯報了村里的黨建、生態產業、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相關情況。 “總書記很隨和,也很有親和力,讓我的匯報變得輕松起來。那時他還專門問到了村里還有沒有旱廁,廁所問題都解決好了嗎?”張林順回答著,常口村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干凈的水廁,還完成地下污水管網改造,建起了污水處理站。 在長達11分鐘的互動匯報結尾,張林順講述了村里重視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創十星、評十戶”活動,其中一顆星就是“學文重教星”。 “我們村里現在有大學生130多名,您當年入戶走訪的邱彩立,她的小兒子在2017年參加了高考,順利考上了東南大學,邱大姐更是逢人就夸,孩子能有今天的出息,都是沾了您的福氣。”聽了匯報,總書記溫暖的笑容讓張林順久久不能忘懷。 牢記囑托,奮力前行,常口村日新月異。“當前階段,常口村正著力于發展全域文旅產業、提升特色農業發展規模、融入‘雙碳’目標,讓村民從吃上‘生態飯’變為吃好‘生態飯’。”張林順介紹,去年,常口村集體經濟收入就達14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2.9萬元,比1997年分別增長48倍和12倍。其中,從碳票上就增加了14萬元。 一個村強不算強,一個村富不算富,沿著“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指引,推動常口聯村黨建聯建、產業聯抓、治理聯動,讓更多村子富起來,如今的張林順,心中有了更多美好的期盼。 三明日報記者 劉莉婷三明日報將樂記者站 黃言亮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