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樹綠蔭下的文娛活動 三明日報記者 曹 珂 文/圖 在市區的江濱公園,有這樣一群老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他們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歡聲笑語沖淡了歲月的影子,快樂的氣氛感染著旁人,不由讓人感慨。原來,老年時光也可以過得如此充實與快樂。 這個由退休人員組成的老年藝術團名叫三明市媽祖藝術團。這個民間藝術團自2001年組建以來,不間斷地活躍在江濱公園老榕樹下。“目前我們團的成員有近40人,每天上午8:30——10:30,藝術團固定時間開放,成員們都會過來一起練習和娛樂。”藝術團現任團長楊枝榮介紹。藝術團成員是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退休職工,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唱響了幸福美好的老年生活樂章。 這是一支活躍在民間的文化娛樂隊伍,本著“立德、行善、大愛”的宗旨,傳唱紅歌,并發揚傳承媽祖文化精神,提倡為公德事業送戲下鄉,與百姓同樂,為百姓娛樂創一方天地。“在我們藝術團開放期間,不管是不是團員,只要想加入,我們都歡迎,也為他們提供場地和樂器。”楊枝榮說。 三明市媽祖藝術團自成立以來,為紅歌的傳唱以及媽祖文化在三明的傳承作出了積極貢獻,并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被授予“三明媽祖歌曲傳習所”牌匾。作為歌曲傳習所,媽祖藝術團發揚中華媽祖文化藝術傳統,組織開展由三明作曲家作詞、作曲的三明通俗歌曲、民歌傳唱活動,活躍市民文化生活,推進三明民歌發展繁榮,為三明精神文明建設增添了光彩。 老有所養是許多家庭關切的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更為安逸,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藝術團的存在,為大家提供了新的平臺。 “剛開始只是我們幾個老年人在一起娛樂,慢慢地擴大,才成立了藝術團,可以說是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媽祖藝術團的創始人林鴻基介紹。因為自己喜愛音樂,退休后為了充實生活,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建了藝術團,并成為藝術團的第一任團長。 家住三鋼的邵蘭英加入媽祖藝術團已經5年了。2003年退休的她,一直不斷地充實著自己的退休生活。“我每天早上八點多就從家里出發,走路到團里唱歌,就像上班一樣,還可以鍛煉身體。唱歌不僅充實了我的退休生活,心態也變得更加年輕了。”邵蘭英說。她早期都是去跳舞,但隨著年齡增長,腿腳不好,便選擇了唱歌,每天唱唱歌、和歌友聊聊天,已經成了一種精神寄托。 唱歌活動能夠為老年人帶來很多益處。有學者指出,唱歌在調節呼吸、循環、神經系統,以及情緒、記憶力、意志力、溝通能力方面有積極作用。可以調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能夠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減輕壓力。同時,作為聲樂,是一種便于實施、極具魅力的音樂活動。 歌唱的“樂器”就是每個人的嗓子,既不需要花錢購買,又可以“隨身攜帶”;人數可多可少,場地可大可小;合唱用人聲來表達音樂情感,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共鳴。通過合唱活動讓老年人在音樂團體中發現友誼,追憶往昔。歌唱活動建立起老年群體溝通互動的社會平臺,促進社會環境的良性循環,減輕老年群體的社會交際壓力。這些都是這支藝術團帶給喜歡到這里來的老人們的。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