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7日訊(通訊員 江懿鑫 陳琳)“去年水稻制種收成不錯,按照以往管理經驗,只要不遇到極端天氣,達到預計收益不成問題,我有信心。”三明泰寧縣開善鄉儒坊村黨支部書記、退伍軍人江賢萬站在他的連片制種基地高興地說。 1999年12月,江賢萬應征入伍,2004年退伍后在外地打工創業,直到2017年聽聞國家要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時決心回村建設家鄉。2017年,回家的江賢萬先后擔任了村文書和黨支部書記,在工作中,他思考得最多的事便是如何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的道路。 江賢萬返鄉后先是種植普通水稻,后來了解到泰寧縣科薈種業公司在儒坊村建立水稻制種基地,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拿出家里一些田加入“種子事業”。收成之后,江賢萬驚喜地發現每公頃純收益高達3萬余元,是普通水稻收益的近兩倍,于是決定擴大水稻制種規模,如今已流轉農田3.3公頃,專門從事水稻制種。自己富了不能忘了身邊的村民,江賢萬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人本色,用好自身儒坊村黨支部書記的身份,大力推廣水稻制種,鼓勵村民加入到制種行業中來。目前在開善鄉,像江賢萬一樣從事水稻制種的農戶已發展到150多戶,其中制種大戶近10戶。 下一步,泰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將進一步強化“一盤棋”思想保障,統籌協調、合力共為,用心用情激發退役軍人的“紅色潛能”。通過在評選最美退役軍人、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先進個人中擴大比例,持續廣泛宣傳“兵支書”“排頭兵”“領頭雁”等建功鄉村的典型事跡,激勵他們把個人理想價值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奮力譜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