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三屆網絡文化節之“福”見三明 東南網10月27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福”見三明,作為三明市第三屆網絡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活動期間征集展示形式多樣的“福”文化作品、活動,讓“福”文化作品走上網端,“飛”入百姓家。 福文化作品亮點紛呈 動畫作品《福見三明—— 福是什么?》截圖 以網絡文化節為平臺,征集展示優秀的三明福文化作品—— 將樂縣融媒體中心創作的動畫作品《福見三明—— 福是什么?》中,可愛的老虎形象加上小朋友配音,生動地告訴網友“福”的各種體現形式,福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引領網友一起去感受福,尋找福。 寧化縣融媒體中心投稿的視頻作品《什么是“福”》,告訴大家福是平安,福是健康,福是喜樂,也把“福見客家,福滿寧化”傳播給更多的人。 寧化:稻田畫里“福”氣多。 張凌波 攝 “福”文化在身邊,與人們的生活相融相生。秋日,在寧化縣城郊鎮馬源嶺,一幅由“福”字構成的稻田彩繪呈現在人們眼前,這片稻田彩繪占地面積約1公頃,彩繪中的“福”字“以田為布”“以稻為墨”,采用紫色水稻和綠色水稻穿插種植而成,勾畫出“福”文化與傳統農耕文化相交融的稻田美景。 視頻作品《明溪非遺微雕:百印百福 福滿乾坤》截圖 《明溪非遺微雕:百印百福 福滿乾坤》聚焦明溪的微雕藝術,展現了明溪非遺微雕大師將261枚“福壽”印字集聚成大“福”。視頻中,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毛新華和明溪微雕非遺傳承人毛祚勝一起尋“福”、研“福”、刻“福”、鑒“福”、印“福”,每一個細微的印章背后都是知“福”、享“福”、惜“福”、添“福”。百印百福,傾注著手藝人對中華“福”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也寄予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福文化活動入腦入心 建寧開展福山送“五福”活動。陳震 攝 今年,三明市建寧縣組織“模范五福代表隊”一百余人登上“八閩第一峰”——金鐃山,舉辦“喜迎二十大,福山送‘五福’”活動。在金鐃山白石頂旁有一個摩崖石刻“福”字,據考證為全省最高的“福”字。代表們圍繞“福”字,以組成巨型“福”、剪“福”、寫“福”、送“福”等形式開展送“五福”活動,讓“福”文化意識入腦入心。同時,大力宣傳金鐃山全省最高“福”的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做優建寧文旅經濟。 永安圍繞“永安是福”品牌,推出一系列福文化活動,舉辦以“福”文化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發布“萬元征集令”,廣泛征集“永安福”象形字書法作品,舉辦“西洋芙蓉李節”……結合“福”文化宣傳,深化農旅融合,積極推進農業資源與旅游要素、人文底蘊的深度融合,讓文旅經濟迸發“新火花”。 守正創新。網絡文化節深挖三明福文化資源,彰顯了福文化的傳統意蘊和當代價值。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