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3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11月的三明建寧,已完成數萬畝雜交水稻種子的收割。11月2日,在該縣天力種業有限公司的水稻種子收購倉庫內,農戶們正用機器對種子進行精選、裝袋、稱重、登記入庫,收購現場繁忙而有序。 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基地。肖開涯 攝 三明是國家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優勢區、福建主要的糧食主產區,全市已建成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第一大市。2021年,三明建寧、寧化、尤溪、泰寧四個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制種大縣。據悉,2022年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面積達到15.5萬畝,約占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總面積的10%,產量預計可達3.55萬噸,總產值超20億元。 然而,由于制種農戶法律意識較為淡薄、減產原因復雜、合同訂立不規范等原因,在協議履行過程中出現了虛報制種面積、減產責任爭議、賠償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同時,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售賣假劣農資,導致制種農戶受騙減產甚至絕產現象時有發生。 如何用司法力量加強種業保護?如何為種業高質量發展撐起法治“保護傘”?建寧有了新做法。 在田間,法官向種子經紀人普及種業相關法律。建寧法院供圖 今年4月2日,建寧縣掛牌成立了全省首家種業巡回法庭。該種業巡回法庭采取“派駐法官+巡回審理”工作模式,開展“法護‘金種子’”百日攻堅執行專項行動,專門提供與種業相關的法律咨詢、維權保護、訴調對接、巡回審判、普法宣傳等全方位司法服務。 創新舉措顯成效。今年8月1日,建寧法院執行干警驅車2000公里前往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執行到位15萬元種子款,專項行動首戰告捷;8月15日,干警持續開展法護“金種子”百日攻堅執行專項行動,驅車往返三千多公里赴四川省綿陽市,解決一起跨省種植回收合同糾紛,成功執行到位13萬元種子款。 自開展“法護‘金種子’”百日攻堅執行專項行動以來,查找并保全被執行人價值300余萬元的財產。今年以來,建寧法院審理執行種業案件52件,訴前化解種業糾紛23起,其中1起糾紛的妥善化解,推動了百畝撂荒地改造為高標準農田,獲評福建法院訴源治理工作典型案例。 建寧法院與相關單位簽訂法護“金種子”協議。建寧法院供圖 推廣典型做法,深化支持措施。結合三明種業發展實際,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圍繞種業振興司法服務平臺建設、種業審判機制完善、種業合法維權等方面,出臺了《關于加強種業司法服務保障 促進種業振興的十二條措施》;10月28日,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建寧縣人民法院召開三明法院司法護航種業振興工作推進會,進一步總結提升司法服務種業振興的經驗做法,守護好農業“芯片”安全,服務好全市綠色發展大局,為建設三明市“中國稻種基地”貢獻司法力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