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9日訊(本網記者 練為泉 通訊員 夏淑珍 張垂榮)近年來,三明寧化縣委、縣政府及時回應民生關切,堅持以“補齊設施短板、提升環境品質、完善社區治理、增進多方融合”為總體目標,扎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提升城市品質,讓人民群眾在小區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整潔干凈,讓群眾歡喜 步入寧化縣林業新村,一條條平整的道路、一排排整齊的店招、一幢幢客家風貌的建筑映入行人的眼簾。 改造后的寧化縣林業新村。夏淑珍 攝 “現在我們林業新村真是漂亮多了,路寬了,公共設施也更齊全了,感覺特別舒服。”家住寧化縣林業新村的老張笑呵呵地說。一旁的劉女士幫腔道:“以前我們林業新村路面坑坑洼洼,小區里面雜亂無章,既不整潔也不安全,每次騎車都擔心會摔倒。現在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干凈、整潔、舒適,還很好看?!?/p> 據了解,林業新村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位于寧化縣西溪龍門路南北兩側,北至新橋二路、西臨南大街、東接江濱路、南鄰金剛亭路,改造總戶數3031戶、總面積約29.23萬平方米、419幢樓,項目總投資3400萬。該項目采取連線成片改造形式,按照 “先民生后提升、先規劃后建設、先功能后景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統籌布局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對公共空間、巷道空間、服務設施、停車場改造,實現路平、地凈、燈亮、管通。 客家風貌,留文化韻味 在老舊小區改造實施中,寧化縣住建局注重客家特色和挖掘寧化人文脈絡,重點圍繞建筑加固修繕、沿街立面風貌整治、路面整修改造,以及配套完善水電氣管網建設、垃圾收集中轉等方面,修復和更新歷史文化街區,展現寧化客家特色,持續提升歷史文化街區的宜居性。 以現在寧化縣正實施的寧陽古街改造項目為例,在開展古建筑保護的同時,進行建筑外立面墻面、屋頂、窗戶、山墻及夜景工程等改造,著重提煉出古街文化,注重主街、小巷和空間的銜接,使青磚黛瓦、披檐斗拱、花格漏窗、磚雕影壁等更多的客家風格古建筑元素落地,營造古街氛圍、活化古街業態、提升古街景觀。 寧化縣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世雄表示,在推進寧化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不僅傳承寧化歷史文脈,注重融入客家特色,提升了城市風貌品質,完善了城市居住功能,而且實現了“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小區環境,打造了“居住舒適、生活便利、整潔有序、環境優美、鄰里和諧”的美麗家園。 據了解,2021年以來,寧化縣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個,涉及總戶數16575戶,改造面積155.41萬平方米,總投資2.43億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