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區小蕉村獲評鄉村振興試點村。(林文斌攝) 去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三明考察,對老區蘇區發展,特別是醫改、林改、鄉村振興、沙縣小吃產業發展等作出新的重要囑托,為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賦予了新使命、注入了新動力。 一年多來,我市持續深化改革,闖急流,過險灘,破藩籬,換來綠水青山間亮麗的改革新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市牢記囑托,正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市第一醫院不斷提升群眾就醫體驗。(林文斌攝) 醫改 向著健康福祉不斷邁進 “廣州的名醫來了,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大專家’,太方便了。” “北京的專家看診細致,專業水準高,給我們科室專科發展提供了方向。” “有了中山一院、廣安門醫院專家的幫扶,我們醫療服務水平將全面提升。” 去年以來,醫改的紅利不斷釋放。朝著家門口“看好病”“治未病”一致的方向,我市持續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深化醫防協同融合改革、不斷提升就醫體驗、扶持發展中醫藥事業、做好疫情防控,共同努力為健康福祉“加碼”。今年,在推動三明醫改朝著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持續深化中,我市成功申報了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并第6次受國務院表揚激勵。 全國首批林業碳票在三明簽發。(陳登達攝) 林改 不斷增添富民綠色砝碼 “我家5口人,領到了750元的林業碳票分紅,很開心。” “通過簡單、快速的貸款,我有了10萬元的修機耕路錢。” “同樣的林子,林場經營比單家獨戶經營提高了好幾倍!” 從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三元區米洋村、沙縣區高橋鎮新坡村村民孫桂英、陳勇世、張祖暖的口中,我們看到了三明林改“林農怎么富”“錢從哪里來”“單家獨戶怎么辦”等問題有了新答案。 去年以來,我市加快推進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建設,持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林農增收致富路徑、提升林業服務發展水平。今年,首屆全國林草碳匯高峰論壇在我市舉辦,全省林業改革發展會議暨省級總林長會議肯定我市林改做法。伴隨著三明林改的走深走實,我市富民綠色砝碼仍在添加。 寧化謝坊村多肉種植基地生機盎然。(吳飛財攝) 振興 繪就美麗鄉村錦繡畫卷 冬日里,綠意盎然的三明,每一處鄉村都藏著田園詩意,每一步發展都透著美麗鄉愁。在我市持續深化“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中,“綠飯碗”正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鄉愁濃”正讓村居生活美起來,“產業興”正讓鄉村事業甜起來。 去年以來,我市不斷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大力實施“六大行動”。今年6月,全國鄉村建設工作會議和南方省份糧食生產座談會在我市召開,對我市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鄉村建設理念、探索“156”鄉村建設工作機制給予肯定。繼續聚焦產業提升、人才培育、文化引領、宜居宜業、黨建引領、農民富裕,在繪就美麗鄉村錦繡畫卷中,我市還將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讓廣大農民群眾過上高品質現代化的農村生活。 “沙縣小吃第一村”沙縣區俞邦村(陳登達攝) 轉型 沙縣小吃走出發展新天地 熱氣騰騰的扁肉、醬香四溢的拌面、皮薄汁多的蒸餃……憑著一款款接地氣的美食,沙縣區人走南闖北,打響了小吃品牌,也做大了強農富民產業。 去年,全市上下牢記重要囑托,緊抓沙縣小吃產業發展的全新機遇,努力讓沙縣小吃繼續朝標準化建設、連鎖化經營、產業化進程、國際化空間、數字化水平方向轉型升級。 今年,沙縣小吃產業發展繼續深化集成試點改革,出臺政府賦能政策,鞏固拓展產業布局,提升沙縣小吃品牌及文化、商業核心價值,研發沙縣小吃新品,取得實效:“沙縣小吃產業發展管委會+沙縣小吃同業公會+小吃文旅集團”三方協同機制建立,沙縣小吃亮相上海機關美食節并實現常駐,39種口味“沙縣醬”獲得研發,66個國際商標完成申請,全國沙縣小吃加盟店已達3801家,新增海外加盟店4家。三明日報記者 劉莉婷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