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5日訊(通訊員 許琰)12月14日,走進位于三明市沙縣區班厝巷內的老字號燒餅——羅蘭燒餅店鋪內,梅梁華正忙著將烤好的燒餅從電烤箱里一個個夾出,肉香、蔥花香、芝麻香……餅香陣陣,透過電烤箱直往外冒。 羅蘭燒餅是沙縣當地小有名氣的老字號,梅梁華和妻子羅蘭靠著做燒餅的手藝,在這個小作坊里一待就是半輩子,用小小的燒餅撐起了一片小天地。 沙縣燒餅又叫“狀元餅”,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上世紀六十年代,梅梁華的父親靠著做燒餅的手藝擺攤賣餅,憑借著好口味,燒餅越賣越好,名氣越來越大,燒餅攤變成了燒餅鋪子。 沙縣特色小吃狀元餅。許琰 攝 1990年,高中畢業的梅梁華接過了父親的燒餅事業,專職做起了燒餅。在剛接手的頭幾年,因為不熟練,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炭火爐內溫度很高,因為對溫度把控不好,經常把燒餅烤焦了。”梅梁華回憶,因為炭火爐深,自己手臂也常常在烤餅過程中給燙傷。而且炭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煙灰和其他有害氣體,污染環境且衛生問題無法保障。 梅梁華從電烤箱中放入燒餅。許琰 攝 “自從用上電烤箱,不僅烤餅時溫度和火候的掌握越來越精確,而且節省人力提升效率,現在每天的產量比過去提升了一倍以上。”梅梁華介紹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最多可以賣400多個燒餅。 近年來,在電氣化的推動下,像羅蘭燒餅一樣的那些小、亂、散的燒餅作坊搖身一變都成了全套電氣化的現代生產模式。經過國網沙縣區供電公司對原先400千伏安的變壓器增容至630千伏安的電力改造,班厝巷也成了沙縣區有名的燒餅一條街。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