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萬箱是一名村醫,有著42年黨齡和55年的行醫經驗。 兒時,由于醫療條件有限,家人患病去世后,羅萬箱便立志要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1968年,23歲的他學醫歸來后,就返回林源村創辦了第一個村保健站,當起了村醫。后因工作需要,自1988年起,他又相繼被調到管前、八字橋鄉衛生院和縣疾控中心工作。 “80年代,我主要在管前從事肺結核防疫和兒童疫苗接種等工作。由于村民防疫觀念淡薄,接種積極性不高。為此,我就先從建立防疫檔案上下功夫。”羅萬箱說。 由于當時沒有電腦,他靠手工抄寫,整理出了全鄉的防疫檔案。同時,他還跑遍全鄉所有村莊,挨家挨戶宣傳動員。每當一個身材矮小、面容黑瘦且留著一綹胡子的“白大褂”出現在村道上時,村民們就知道羅醫生又來催大伙接種疫苗了。 經過一番不懈的努力,管前的防疫工作步入正軌,而羅萬箱也相繼獲得“三明市計劃免疫工作先進個人”“抗瘧疾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2006年退休后,工作表現優秀的羅萬箱被返聘,繼續從事肺結核防疫和婦幼等工作。2014年底結束返聘后,兒女想接他進城養老,但閑不住的他選擇回村繼續當村醫。“山里百姓看病不容易,他們需要我。”羅萬箱說。 對村里的低保戶,羅萬箱只收取基本藥品費,義務為100余人次免費看診;疫情防控期間,他積極對村里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殺,記錄返鄉人員信息并監測體溫,還捐出一個月的工資支持防疫工作;為打消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的疑慮,他率先接種,并在其他老人接種疫苗時,在一旁幫助測體溫、量血壓、陪著留觀……2021年,羅萬箱被評為“尤溪縣優秀共產黨員”。 “林源村有4個自然村,有些路段崎嶇不好走,羅醫生年紀又大。但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會上門看診。即使是晚上,他也會趕到診所,給大家看病拿藥,大伙都很感謝他。”村干部羅宏鑒說。 2022年2月,由于年事已高,羅萬箱正式“退休”了。但他仍然關心著村民們的身體健康,日常積極配合衛生院以及村部開展衛生防疫等工作,并時常向上門求診的村民提出治療建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