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山海為遠 不負春光同行 ——滬明兩地全力推進對口合作提質增效 “黨指向哪里,我們就奔向哪里……”紀錄片《滬明往事》中,80多歲的原上海三星糖果廠黨支部書記侯水泉,回憶起60多年前整廠搬遷來明時這樣說。誠摯又樸素的話語,戳中了滬明兩地不少觀眾的淚點。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三明這片毛主席賦詞盛贊“風展紅旗如畫”的紅色土地上,成千上萬像侯水泉一樣的上海建設者,在紅旗的指引下,不遠千里來到這里支援福建省工業基地建設。18家上海輕工企業遷入三明,為這座新興工業城市的崛起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難以割舍的歷史情緣,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滬明再度攜手積淀了深厚的基礎。 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下,2022年5月,《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正式印發,明確三明市與上海市建立對口合作關系,為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注入新的動能。 再續前緣,再譜新篇。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滬明兩地間開展互訪交流80余批次,明確上海浦東、虹口、楊浦、嘉定等4個區對口三明11個縣(市、區),確定了紅色文化宣傳、園區產業、文旅康養等10個重點合作領域……兩地攜手,正演繹著滬明情深的新時代新版本。 建機制,高位謀劃推進 當二月的春光為麒麟山撫出一派新綠,沙溪河畔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從上海遠道而來的客人。自2月10日起,短短10天時間里,三明先后迎接上海市楊浦區、國資系統、浦東新區等多個代表團。 常態化對接聯系,頻繁的互訪交流,是對口合作高效有力推動的縮影,得益于始終如一的高位謀劃推進。 對口合作工作開展以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滬明兩地始終高位推動、強化對接、統籌謀劃,全力推進對口合作走深走實。 《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印發后,上海市、三明市就建立工作機制、編制對口合作實施方案、重點領域專項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密切對接,快速形成區縣結對關系和聯絡員對接機制,40余個單位聯絡員建立溝通聯系,兩市之間交往實現常態化。 高位謀劃推動之下,兩地對口合作已經形成“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3個層面的組織架構。上海方面將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工作納入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領導小組體系;三明也將對口合作工作納入市推進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體系一體推進。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隨著上海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市與三明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滬明對口合作有了更加具體的行動指南。在此之前,《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上海市與福建省三明市、安徽省六安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先后出臺。與此同時,區縣結對行動計劃、重點領域專項實施方案也正加緊編制。 攜手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典范!目標已經錨定,藍圖正在繪就,滬明兩地正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 強發展,雙方優勢互補 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雙向賦能、雙向奔赴。這是滬明對口合作全新的時代內涵。 推進對口合作,三明深知,必須要以互利共贏為原則,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和地方特色,有機融入上海產業鏈條,對接上海的廣闊市場和優質資源,讓這場合作產生真正的化學反應,為三明老區蘇區發展激活內生動力。 對此,三明市委提出,要拿出最優質的資源、最成熟的園區平臺和最高效的服務保障,積極對接引入上海先進的理念、資本、管理、人才、技術,推動一批標志性對口合作項目,探索一批對口合作典型經驗做法,推動構建雙方多層次、寬范圍、廣領域的對口合作體系,攜手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典范。 好山好水好風景的三明擁有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全市3A級以上旅游景區達到70個,打造上海后花園的構想正在逐步落地;優良的農特產品資源和生態資源,為豐富上海市民的餐桌和菜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豐富的礦產資源,自身的產業基礎,為滬明產業對接合作創造了更多的著力點。 2月中旬,上海市國資委組織臨港集團、國盛集團、國泰君安證券、上汽集團、華誼集團等13家代表企業到三明考察。這些全都是結合三明產業發展情況精心挑選的對口企業。去年11月,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就先后組織了兩批次上海商會企業代表到三明開展滬明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廈門市上海商會還與三明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景域驢媽媽集團與三明市文旅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建立了療休養服務、文旅推介等常態化合作機制。上海勞模療休養基地、上海老科技工作者療休養基地、智慧養老示范基地……一批基地落戶三明的背后,一個又一個上海旅行團來了,一批又一批上海旅客也來了。除此之外,商務旅游、研學培訓等新興業態,也乘著滬明對口合作的東風,迎來了發展良機。 隨著泰寧錦江國際度假酒店項目、三鋼智能制造項目、綠色原料藥生產基地等合作簽約落地,滬明對口合作的成效,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上,奏響了發展的協奏曲。 三明人在上海,上海人來三明。在上海擁有3000多家門店的沙縣小吃,也在這場對口合作的大戲中精彩亮相。目前,沙縣小吃已經正式亮相上海市機關美食節并常駐上海市機關食堂。 此外,100余款三明優質農產品陸續在上海綜合服務平臺——“魚米之鄉”上線;三明的豆腐皮、黃椒醬、水煮筍干、烤鰻、地瓜干等農特產品進入2022上海金秋展……借助對口合作的平臺,三明農特產品順利敲開了上海大市場的門。 促民生,增進百姓福祉 “市實驗小學與上海萬科實驗小學建立‘一對一’結對后,開展了全方位交流與合作。”談起滬明對口合作,三明市實驗小學總校副校長余起源打開了話匣子。 此前,三明市實驗小學總校和東安分校6位老師到上海萬科實驗小學進行為期一周的跟崗學習活動。上海的學校不僅為每位老師安排教學和行政管理導師,而且還每天安排開放課堂,讓跟崗老師們根據自身需求參與聽評課和校本教研活動,每個人都覺得受益匪淺。 滬明攜手,教育先行。對口合作關系確立后,市教育部門成立滬明對口合作教育領域工作專班,重點開展紅色文化傳承提升行動、基礎教育協作提升行動、教師協同培養提升行動、高等院校內涵提升行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行動、職業能力和終身學習力提升行動等6項行動,扎實推動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各項工作對口交流合作,積極推動兩市教育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為三明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兩地在教育領域已開啟全方位、多領域的對接溝通。三明全市共有20所結對學校簽訂合作協議,49所學校開展對接協商合作協議工作。 和教育一樣,從對口合作中為老區人民帶來滿滿獲得感的,還有醫療衛生領域。對接上海優質醫療資源,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多家醫院在三明設立名醫工作室;三明市永安總醫院已接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平臺,建立遠程醫療協作關系;市皮膚病醫院與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已初步達成合作協議。 文化領域的交流也成為對口合作的一大亮點。從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與百年奮斗專題展在三明開幕,到嘉定三明紅色文化剪紙藝術展收獲好評;從上海黨史網站、公眾號、廣播中心、客戶端各平臺宣傳三明紅色歷史,到《滬明往事》紀錄片上線播出,人們激起了情感的共鳴。 中華大地春來早,欣欣向榮萬物生。滬明兩地,不負春光攜手進發,正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老區振興發展新路。(三明日報采訪組)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