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版《大田縣志》記載:“大羅巖寺,址在三十都”,即今大田縣湖美鄉高才村??滴醢妗洞筇锟h志》曰:“朱文公嘗游此,今有寺?!?/p> 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農歷十月,28歲朱熹在同安縣等候來接他主簿之職繼任者,但對方沒有按時到任,朱熹以任期4年滿為由罷歸。在北歸崇安縣時,由安溪入尤溪,夜宿大羅寺。當時大田未置縣,直至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朝廷劃延平府、泉州府、漳州府尤溪、永安、德化、漳平等四縣邊沿地,乃建縣。今湖美鄉高才村和大田縣內大部分區域,時屬尤溪管轄。朱熹從泉州府同安縣啟程回閩北崇安縣,特地路過出生地尤溪,途中駐留大羅巖寺。 大儒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生于尤溪,紹興中第進士,授同安主簿,其“徒步來延平,從李侗游,盡傳河洛之學?!?/p> 自童年離開尤溪后,朱熹一生多次回尤溪,其中,3次經過大田。首次回尤溪在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朱熹時年27歲,同安主簿任期滿,北上回崇安,選擇同安、泉州、安溪、大田、尤溪、南劍、建州、建陽、崇安路線。第二年春,朱熹回同安候接任者。十月,再次啟程回崇安,抄近路第二次到尤溪,夜宿大羅寺。朱熹最后一次回尤溪經過大田時,是在淳熙十一年(1184年)至十二年間,他取道永春。其間,對大田魁城連玠宗一門三進士、為尤溪邑學明倫堂科甲匾額之首,以及連正臣故里早有耳聞。他逆水上文江,過花橋,來到魁城,留下“誦詩知國政,讀易見天心” 一副對聯,匾額“梅竹”。 1934年7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進駐高才坂舊址。 民國版《大田縣志·山川志》載:“大羅巖,在三十都。朱文公嘗游此,今有寺?!辈浻兄祆湓姸?,在縣志里無標題。詩曰:“觸目風光不易裁,此間何似舞雩臺。病軀若得長無事,春福成時歲一來?!庇衷疲骸敖砺牧浫灰焕從?,何妨且住贊公房。卻嫌宴坐觀心處,不奈簷花抵死香?!贝藢崬檎`傳,該詩在《八閩通志》八十三卷《詞翰·題詠》中有收錄?!啊额}西林院壁》朱文公......不奈簷花抵死香(自注:‘檐前有袖花’)。”《八閩通志》記:“西林寺在(延平)府城東,五代梁建。宋朱文公謁李延平受學,嘗寓于此。今廢。”在西林院,朱熹還寫過《題西林可師達觀軒》:“窈窕云房深復深,層軒俄此快登臨。卷簾一目遙山碧,底是高人達觀心。”《用西林四韻》:“一自籃輿去不回,故山空鎖舊池臺。傷心觸目徑行處,幾度親陪杖屨來?!薄吧鲜铓w來空皂囊,未妨隨意宿僧房。舊題歲月那堪數,慚愧平生一瓣香。” 朱熹《再題并序》詳曰:“紹興庚辰(1160年)冬,予來謁隴西先生,退而寓于西林院惟可師之舍,以朝夕往來受教焉。閱數月而后去……壬午(1162年)春,復拜先生于建安而從以來,又舍于此者幾月,師不予厭也。且欲予書其本末置壁間,因取舊詩讀之,則歲月逝矣,而予心之所至者,未尺寸進焉,為之三嘆自廢……可師嘗游諸方,問佛法大意,未倦而歸,尚有以識予意也。古寺重來感慨深,小軒仍是舊窺臨。向來妙處今遺恨,萬古長空一片心?!?/p> 朱熹幾經大田到尤溪、崇安,把理學留在了大羅巖寺、魁城等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大田人,心香萬古。 (作者:林生鐘)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