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許琰)近日,在茵嘉(三明)新型復合強化板生產項目建設現場,伴隨著陣陣轟鳴聲,施工機械正式進場施工,進行場地平整。就在當天,三明高新區將新鮮出爐的不動產權證交給了項目方,實現了“交地即開工”。 今年1月,茵嘉(三明)新型復合強化板生產項目與三明高新區簽訂了投資協議。3月9日,僅用兩個月時間,項目完成土地成交并同時取得了不動產權證,確保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該項目首期投資3億元,建設年產60萬平方米復合蜂窩板生產線2條,達產后可實現年均營業收入5億元。“原來必須要花時間跑好幾個部門才能辦好相關手續,在園區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沒想到這么快就拿到了。”項目負責人黃世俊表示,沙縣區供電公司在項目進場前,就多次提前走訪對接,并開通綠色通道,讓項目在沙縣盡快安了家。 工業項目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用地。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工業用地配置效率,三明高新區主動靠前服務,通過精準策劃、全程跟蹤、部門聯動信息共享等多項措施,持續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扎根落地。 抓早抓實,做好項目前期服務。園區積極開展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成立涵蓋備案、規劃、土地招拍掛等事項的項目專班,按照審批服務要求,擬定項目報建事項與材料清單表、任務分工表等,以項目開工建設為節點,壓實工作職責,讓業主少跑腿,提高審批效率。 服務前移,全程代辦服務貼心。由專人專班全程幫助企業協調各部門,在規劃、施工許可、不動產權證辦理等方面助力項目審批提速。在土地出讓掛牌前提前明確規劃設計方案,壓縮審批時間,利用土地掛牌出讓的窗口期,提前指導企業準備辦證相關手續,待土地出讓金繳納完成后即可“多證齊發”,將“等待期”巧變“加速期”。 總結優化,完善流程形成常態。以首個交地即交證項目為樣板,總結歸納經驗,完善優化項目報建流程和環節,為后期項目建設提供標準化、制度化模板,讓更多項目享受到改革紅利。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