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支援福建工業基地建設和“小三線”建設,18家上海企業整廠遷到福建三明,建起了一座新興工業城,留下了一段滬明情深的歷史佳話。去年5月,《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出臺,明確了上海與三明建立對口合作關系,兩地合作開啟全新的篇章。新時代的滬明對口合作更強調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確定了紅色文化宣傳、園區產業、文旅康養等重點合作領域,再續“滬明情”。 工作人員正忙著給春筍分揀、去殼、整形。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3月22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3月20日下午,在永安閩筍交易中心,工作人員正忙著給春筍分揀、去殼、整形……每10公斤筍包裝成一箱,當天晚上發往上海,次日中午就可以配送到上海市民的家里。一天內,春筍就可以從竹林到餐桌,讓上海和三明的市民可以共同品嘗到“春天的味道”。 負責在上海銷售春筍的張英駿告訴東南網記者,每天下午,在上海西郊國際批發市場,100多輛貨車分批次將春筍配送到上海的商超、菜市場、生鮮店等。據三明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鮮筍在上海市場累計實現銷售額超1000萬元。 上海西郊國際批發市場。受訪者供圖 “前期,我們在上海做市場調查,發現三明的筍制品在上海口碑好,接受度高,于是找準突破口,在筍上面做足文章。”三明市農林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勇說,三明的水煮筍、手剝筍、即食筍等已經入駐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主管的綜合服務平臺——“魚米之鄉”。 在上海舉辦的三明名特優產品展銷會上,上海市民和電商企業采買人紛紛贊嘆三明的筍。“我們上海人很喜歡吃筍。”“這個筍這里好賣。”……借助上海的平臺和市場,進一步打響三明筍竹產業的知名度,帶動三明地區農特產品行業發展。 竹農正在挖筍。永安市林業局供圖 這些遠銷上海的“筍”,它們來自四季翠綠的竹海。近年來,三明市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路,深挖“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內涵,從竹子、竹筍銷售,竹制品深加工,到林下經濟發展、竹林旅游等多業態發展,真正將“竹海”變“金山”。 三明永安市擁有百萬畝竹林,2022年永安市竹業產值97.8億元,人均竹山收入7300元。永安上坪鄉的竹農楊國松告訴記者,“僅以竹筍為主要收入,今年已經掙了2萬多元,每年的收入可以達40多萬元。” 竹海騎行。永安市林業局供圖 春筍節節高,游客踏春來。為游客打造的“挖筍”體驗項目,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歡,給城市生活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放松療愈的空間。記者從永安市林業局了解到,結合自然景觀、醫療養生、紅色文化等優質資源,永安市先后投資5億多元,精心打造了青水畬寨、上坪竹鄉等多個復合型森林康養基地。 目前,永安正在打造上海三明周末游“竹海茶鄉”旅游項目,對接上海的游客,來永安的竹海、茶園、古堡等,尋茶香,賞非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