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意正濃。綠水青山環抱的三明,天藍地綠,秀水長流。一幕幕抓重大項目,促高質量發展的實干篤行畫面在此定格;一步步跨越地域,攜手進發,探索開放合作新路的腳步大步邁開;一筆筆惠民利民,繪就美好生活實景圖的畫筆在此落下……迎著和煦春風,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追逐春天的腳步從未停歇。 這是肩負囑托的前行,這是銘記深情的奮起。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心懷鼓舞,晝夜兼程。貫徹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全面部署全市“抓重大項目,促高質量發展”工作,以踔厲奮發的實干實效,奮力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樣板,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三明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狠抓項目 拼出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踏上新征程,推動新發展。兔年伊始,省委部署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吹響了開局之年全省上下同心奮進的沖鋒號角。 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立即面向全市召開2023年“抓重大項目,促高質量發展”工作動員部署大會,動員全市上下從一開年就拉滿弓、繃緊弦,收心歸位、進入狀態,切實增強“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緊迫感、責任感,以爭優、爭先、爭效的高度自覺,奮力拼經濟、促發展,全力實現“開門穩”“開門紅”。 招商引資全力加速,項目建設勢頭正酣,企業發展更具活力,營商環境提檔升級!三明正全力以赴啟新程、開新局,拼出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拼發展,拼的是速度。2月15日,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年產5.5萬噸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生產線的中吉高科新能源材料項目,在三明經濟開發區吉口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工;總投資95.1億元,帶動全市鋼鐵產業冶煉裝備進一步向綠色化、智能化、大型化提升的三鋼智能制造及產能提升改造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今年,共有包括將樂縣溫氏集團產業化融合發展、三明生態新城人才房配套建設、三明經濟開發區高新材料產業園(一期)等涵蓋能源、生態環保、工業等七大領域的300個項目,列入我市重點項目盤子。一個又一個項目奮力“加速跑”,為我市搶抓發展先機,推動實現直道沖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的目標,提供助力。 拼發展,拼的是力度。眼下,省重點技改項目——海斯福高端氟精細化學品項目,4萬噸電解液生產線一次性試生產成功,標志著海斯福已具備液體鋰鹽槽車來料、自配液態鋰鹽等工藝流程,企業鋰電電解液的技術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產效率再上臺階。出臺重點企業增資擴產促進轉型升級方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7家、“專精特新”企業16家;出臺加快服務業發展“1+3”政策,全市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60家、規上服務業企業71家……去年以來,工業發展增添動能,第三產業擴量提質,這背后離不開全市干部用心用情用力攻堅項目的韌勁、拼勁、較真的勁兒。市、縣領導帶頭深入園區、企業、項目,開展現場調研、現場辦公,一線協調、一線解難,實實在在幫扶企業、服務項目,破解用地、資金等問題;各職能部門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全方位對接、全周期服務、全要素保障,蓄足發展動能,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出硬核之策,推動項目建設高質高效。 拼發展,拼的是角度。九牧集團與我市簽訂投資意向協議即是其中一個有力注解。2月22日,作為全球衛浴行業領軍企業,九牧集團選擇三明,并計劃投資約100億元,在三明投資建設新型材料產業園。依托我市豐富的礦產資源,九牧集團將發揮龍頭企業創新領先優勢,建設綠色創新高質量產業集群發展生態,積極應用新科技、新材料,推動三明的青山綠水轉化為金山銀山。加快推進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工業園區整合提升和旅游資源整合,推動資源往產業集中、往園區集中、往深加工拓展,我市正用好獨特優勢,放大比較優勢,加快匯集發展新勢能。 “山區也要增強信心,我們自有我們的優勢,自有我們的長處,發揮好了,同樣可以當狀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囑托,三明老區蘇區干部群眾始終銘記。不負春光、盡銳出戰,奮進在春天里,我市正以重大項目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進一步加快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借梯上樓 構建開放合作的新格局 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堅持搶機遇用政策,在歲月積淀中,發力區域合作。 革命老區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掛懷。《國務院關于同意建設贛州、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批復》《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上海與三明的對口合作。 “借梯上樓、借船出海”。在滬明對口合作關系確立后,短短幾個月里,滬明兩地間持續互訪交流,并形成“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3個層面的工作組織架構。按照“上海所能、三明所需”原則,秉承“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理念,雙方共同謀劃實施一批引領性合作項目。三明至此迎來開放合作新機遇,重新牽起與上海跨越一個甲子難以割舍的歷史情緣。 2月24日至25日,我市黨政代表團赴上海,進行項目簽約、區縣結對、座談交流、主題展覽、小吃推介、明品展銷。現場簽約項目21個、計劃投資106.13億元;上海市浦東新區、虹口區、楊浦區、嘉定區與我市11個縣(市、區)簽署結對協議,著力在鄉村振興、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紅色文旅、產業轉型、綠色發展等方面拓展合作領域……一組組數據見證著上海——三明兩個地理坐標間的再次攜手。巨大的潛力和廣闊前景,也讓兩座城市期待著迸發出合作的新火花。 黃浦江畔生機勃勃,沙溪河邊同樣春意盎然。合作,不止在單向發力,更在于雙向奔赴。2月25日上午,伴隨著春日里溫暖的陽光,上海的專家、學者們再次踏上三明這片紅土地,舉行滬明人才合作簽約暨上海名醫“師帶徒”對接活動,在綠水青山間書寫心手相牽、共向未來的新篇章。 活動期間,上海大學、上海醫師志愿者聯盟、上海滬閩人才交流中心、上海大學對外聯絡處、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分別與市委黨校、市總工會、市農業農村局簽訂合作協議;上海大學(三明)人才教育培訓基地、上海醫師志愿者聯盟名醫名師(三明)療休養基地、上海滬閩人才交流中心三明人才驛站一一授牌;32名上海名醫與我市121名公立醫院優秀骨干醫師,簽訂結對意向確認表,正式建立師徒關系……一項項合作落地開花,滬明合作也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前行。 開放不停步,大門越開越大,步伐也越邁越廣。新一輪中央和省級單位對口支援三明工作扎實推進,寧化應急產業園、明溪原料藥綠色生產基地、清流華潤綠色高新建材產業園、建寧糧食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百趟專列進泰寧”等項目加快實施,省直單位對口支援實現11個縣(市、區)全覆蓋。京閩科技合作持續拓展,三明中關村科技園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入駐企業224家,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海西分院開啟第三輪三方共建。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深入推進,廈明火炬新材料產業園、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新引進產業項目25個、總投資45億元,16個項目建成投產。明臺合作交流持續深化,第十七屆林博會、首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成功舉辦,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正式獲批。 從滬明對口合作,到加強與北京科技創新合作,再到深化閩西南、明臺交流合作;從推進山海協作,到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全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新征程上,三明發揮比較優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正全力把握這些難得的機遇,奮力走出一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人民至上 共享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春回大地人間暖,三明山鄉美如畫。綠水青山里,特色改革正洋溢著幸福“好日子”;濃濃鄉愁間,鄉村建設飄蕩著致富“好前景”;街頭巷尾處,民生事業描繪著美好“實景圖”…… 新時代,人民對幸福的追求,是更有品質的生活。 “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更大突破”。牢記囑托,一年來,我市對民生各項事業的投入力度更大、覆蓋面更廣。 ——堅持惠民利民導向,持續向改革要動力。 改革,是三明的“基因”。一年來,我市醫改、林改、教改、綠色金融等特色改革走深走實,一幅幅披堅執銳、砥礪前行的改革畫卷,在三明紅土地上亮麗呈現。 醫改再深化穩步推進,第六次受國務院督查激勵,成功申報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局和中醫藥管理局組建掛牌工作,創建“無陪護”“無紅包”醫院,出院患者和職工滿意度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位。 林改持續發力,入選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首屆全國林草碳匯高峰論壇在我市舉辦,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成為全省首家區域性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并投入運營,“碳票”變“鈔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做法在黨的二十大新聞發布會上發布。 教改扎實優化,“總校制”改革、留守兒童“雛燕”關愛行動入選全國基礎教育優秀工作案例,三元入選教育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區),課后服務實現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的學生“兩個全覆蓋”。 綠色金融改革取得實效,推出“福碳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我市列入國家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沙溪流域生態治理及資源化一體開發EOD項目入選國家試點。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改革“基因”已融入三明發展的時代底色,并將紅利一一兌現為民生福祉。 ——機制探索腳步持續加快,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寬。 一年來,我市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2022年,全市共完成村莊規劃編制1046個,培育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線38條,沙縣小吃管理服務標準化項目入選國家級試點,全國鄉村建設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 以美為令,向美而行。如今,我市所堅持的美麗鄉村建設理念已由紙上躍進現實,一片片沃野,儼然變成令人向往的詩意田園。 ——補齊民生短板,群眾獲得感越來越豐厚。 全面完成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25項。實施教育補短板項目48個,新建普惠托育機構17個,年度新增公辦幼兒園和中小學學位2.47萬個,學前教育公辦率、普惠率居全省前列。出臺援企穩崗促就業等政策措施,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新改擴建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4個、建設長者食堂44個。群眾體育、競技體育、老年人體育協同發展,全年開展各類體育賽事活動243場次。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日益提升,建成全省首個福文化主題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明段)35個項目全部開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長效化推進,三明市民文明積分制全面推行。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上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好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深入推進平安三明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我市群眾安全感率居全省第二名,執法滿意率、掃黑除惡好評率居全省第一名。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從教育到就業,從健康到養老,從體育健身到文化惠民,從統籌疫情防控到深入推進平安三明建設……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夯實,無不見證著三明在創造高品質生活上的新突破。 牢記囑托再出發,接續奮斗譜華章。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老區蘇區兒女奮發前行,為奮力建設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書寫更加燦爛的篇章。(三明日報記者 劉莉婷)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