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2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詹鐵笛)“3月,明溪首次發現瀕危鳥類鳳頭潛鴨和東方鸻,還有琵嘴鴨,野生鳥類記錄總數達到了328種,明溪觀鳥越來越有看頭了!”3月25日至31日是第四十一屆愛鳥周,到明溪縣紫云村觀鳥的游客特別多,鳥導羅玉明向游客介紹最新鳥況,如數家珍。 鳥導,就是服務觀鳥游客的導游。他們或在行話叫“鳥塘”的固定觀鳥點協助游客拍攝鳥兒,或帶領游客走進大山,搜尋鳥蹤,體驗親近大自然的樂趣。 明溪地處國際候鳥遷徙通道,在明溪,鳥導正成為一種新興職業。今年,明溪縣將生態觀鳥產業列為縣域經濟發展四大板塊之一,提出“各鄉鎮都要培育特色觀鳥旅游線路”,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之上,對服務、配套設施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尤其需要壯大優秀鳥導的隊伍。 尋覓珍稀鳥類的蹤跡 “2023五一賞鳥——福建三明山地游,有意者請報名!”在華夏荒野旅行的報團資訊中,“三明—明溪—峨眉峰”的戶外觀鳥游線路被隆重推出,此次負責帶隊的當地鳥導正是羅玉明。 就像旅行社報團旅行一樣,觀鳥旅游也可以參加旅行團,在專業團隊的帶領下開始一場戶外旅行。近些年,觀鳥游興起,2019年,羅玉明成了一名鳥導。他曾是團隊的司機,后來學著識鳥、辨聲,慢慢熟悉鳥兒的習性。華夏荒野旅行和他長期合作,四川、深圳等地的觀鳥團隊也成了他的熟客。 羅玉明為游客打造珍稀鳥類的尋蹤之旅。他說,觀鳥客大多做足了功課,為了某些少見的珍稀鳥類而來。作為鳥導,羅玉明能根據鳥鳴、大小、姿態等分辨出鳥種。他也熟知沿途大部分鳥兒的棲息習性,能根據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帶領客人們尋蹤探秘。 “來到明溪,必看的鳥種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斑頭大翠、彩鷸等。”羅玉明說,鳥兒行蹤不定,不能保證旅途事事如愿。 觀鳥是快樂的。曾有北方來的客人對羅玉明說,不說別的,就是來大山中走一遭,聽聽鳥鳴,呼吸清新的空氣,也是值得的。許多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抱著觀鳥手冊尋鳥,親近大自然之旅,成為他們難忘的經歷。 做鳥導需要辛苦付出,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明溪知名鳥導謝芳林說,必須具備戶外活動的過硬素質,能夠做好全程陪護,為了觀看、拍攝一些鳥兒,常常凌晨4點多就要起床,5點左右就要出發。沉重的設備全靠肩膀扛,沿途都是山路,還要一路尋鳥。 一名優秀的鳥導還要具備攝影知識,知道如何布景,指導游客拍出滿意的照片。 談起各類鳥兒的習性和拍鳥的經驗,謝芳林爛熟于胸,這份老練源自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一次拍攝三寶鳥,巢穴朽爛,幼鳥落水,謝芳林衣褲一脫,馬上下水救起小鳥,放回巢穴。他說,當時,鳥媽媽鳥爸爸圍著他飛來飛去,不停鳴叫,仿佛在感謝他,那一刻,他心中充滿濃濃的暖意。鳥兒通人性,也知感恩。 有美景、有光影、有故事 鳥導隊伍亟待壯大,觀鳥行業需要更多經過系統培訓、能力全面的導游。 在一場鳥導培訓班上,擔任講師的明溪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肖書平說:“我們想提供的是一場有美景、有光影、有故事的自然之旅。” 他告訴學員,做一名鳥導,首先要愛上鳥兒,領悟自然之美,引導游客發現鳥兒求偶、育雛、嬉戲等互動的精彩瞬間,還要講述看不到的背后故事。 肖書平帶領學員領略鳥類世界的奇妙與魅力:“大家看這幅攝影作品《森林婚禮》,這對牛背鷺像不像頭頂皇冠、身穿潔白婚紗?”“彩鷸媽媽主動求偶,所以它的羽毛色彩艷麗;彩鷸爸爸負責撫育幼鳥,它個頭小,羽毛色暗,這樣的角色互換少見、有趣。” 當下,明溪正抓緊觀鳥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鳥導,如何吸引游客?肖書平說,鳥奇、景美,造景恰當、路程適宜、食宿便利等是很重要的原則。 “要么鳥兒夠奇特,要么能營造出鳥鳴枝頭、小溪流淌這樣的美好意境。要掌握科學的布景技術和思維。”他告訴未來的鳥導,要學會打造不同鳥類的棲息地,如古樹立猛禽,蛇雕、林雕等偏愛較高的枯枝…… “觀鳥旅游建設周期長、回饋見效慢……”一些學員私下嘀咕。 肖書平給學員算了一筆賬:觀鳥團一行十人至幾十人不等,在明溪行程往往十天半月,甚至半年,當地接待的業態形式包括住宿、餐飲、交通、特產采購,還有觀鳥點上的機位費等,收入可觀。 打響生態觀鳥旅游品牌,明溪正完善食、住、行、游一條龍觀鳥產業鏈條。今年,明溪計劃在位于南北候鳥遷徙通道交叉口的城關鄉王橋工區建設大型觀鳥主題公園,營造優質鳥類棲息地,讓廣大市民、游客在園中就能輕松觀鳥,親近自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