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音樂實踐基地揭牌儀式 陳莉莉 攝 東南網4月3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陳莉莉 鄒雯 鄭科強)3月31日至4月2日,上海音樂學院到三明永安市開展“不忘初心向未來 同心同韻譜華章”校地合作共建活動,共敘滬永深情、共話合作發展。 上海音樂學院與永安市對口合作共建簽約儀式 陳莉莉 攝 4月1日晚,上海音樂學院和永安市聯合舉辦了“不忘初心向未來 同心同韻譜華章”《永安之夜》專場音樂會,通過合唱《永安之夜》《我和我的祖國》、風琴二重奏《游擊隊歌》等表演,紀念那一段聲振東南、音傳華夏的時代記憶,用紅色基因,凝聚滬永合作的磅礴力量。 《永安之夜》專場音樂會 鄒雯 攝 4月2日,在永安抗戰文化公園國立福建音專舊址,上海音樂學院與永安市對口合作共建簽約儀式暨紅色音樂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舉行,通過校地合作,為“滬永合作”的美好愿景掀開新的篇章。 上海音樂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衛表示,永安的紅色文化與上海音樂學院的紅色基因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新中國成立前夕,誕生在永安的國立福建音專中的一批志士仁人、先輩前賢來到上海,投身上海音樂學院的建設發展,成為了學校乃至全國的音樂領軍人才,豐厚了學校的紅色底蘊,成就了學校光輝的歷史。此次上海音樂學院師生來到永安,要以實際行動,用音樂來服務永安人民,為永安人民開展美育教育、人才培養、藝術創作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音樂快閃活動 陳莉莉 攝 儀式結束后,上海音樂學院還開展了“行走的思政課”、音樂快閃等活動。上海音樂學院來永期間,師生還參觀了永安抗戰文化陳列館、永安抗戰文化公園、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公園、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國立福建音專舊址、羊棗事跡陳列館等地。“這樣的一次思政課,對我們新時代的大學生非常有意義,我們今后要繼續用音樂的這種形式,傳承這種抗戰精神。”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研三學生羅森感慨道。 1940年3月,全民族抗戰猶酣,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在永安創辦,團結、抗戰、愛國、勤奮的校風蔚然而成。國立福建音專是民國時期全國僅有的三所最高音樂學府之一(另外兩所為國立上海音專和國立重慶音專),素有“紅色音專”之稱,它不僅造就了一批音樂人才,也培養了不少獻身于革命事業的優秀兒女。1950年,國立福建音專并入上海音樂學院。 此次共建活動以滬永對口合作為契機,延續永安與上海音樂學院的淵源,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加強永安市與上海音樂學院在資源共享、產品共創、活動聯辦、交流互訪、宣傳互動等方面的校地合作,推動紅色文化、抗戰文化遺存與文旅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對口合作典范,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革命老區新樣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