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從保家衛國哨崗轉向鄉村振興陣地,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本色。東南網聯合三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鄉村振興中再當“尖”兵》系列報道,以“兵支書”視角展現新時代退役軍人的精神風貌! 東南網4月25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文/圖)他在部隊服役16年,其間兩次榮立三等功,多次獲得優秀士兵,回鄉安置后,擔任清流縣機關事務保障中心辦公室負責人。2021年,他主動申請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希望能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他就是三明市清流縣田源鄉田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凌球生。 凌球生(左一)走進煙葉田里和村民交流。 “剛到村里,村里各式各樣的圍欄很不美觀,村民亂堆亂放的情況普遍。”為了整治村容村貌,凌球生帶領村民一起用竹子自制圍欄,十幾天的時間,共修建了1700多米的新圍欄。此外還新建了家禽圈養舍、柴火屋、垃圾站等等。 據了解,自凌球生駐村以來,田口村獲得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市級“優秀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市級“六無”模范村以及縣級“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等榮譽。 凌球生走進農戶家里了解情況。 采訪當天,凌球生來到村里白衣花生種植大戶黃應祥家中,了解其近期種植過程中是否遇到問題。 黃應祥今年種植了20多畝花生,按照畝均產值6500元,預計今年產值約13萬元。據介紹,白衣花生對種植環境要求不高,產業前景廣闊、發展勢頭良好。凌球生駐村以來,一心要做好“花生文章”。為了鼓勵村民種植白衣花生,凌球生和村兩委積極謀劃,整合村集體有限資金,按照每畝100元的補助標準發放給種植戶;開展撂荒地認領活動,鼓勵農民整地溶田、增收致富。凌球生還走訪工會、農業局、商務局等部門,爭取政策支持和項目資金,為白衣花生走出去,提供保障。同時帶領村民借助互聯網力量,通過“抖音”“淘寶”等電商平臺,積極推廣,擴大銷路。 “我們村種花生的經驗比較多,還輻射帶動隔壁村也一起種花生。”凌球生說,該村深化“跨村聯建”黨建模式,發揮兩田聯村黨總支作用,動員田源村、田口村村民共同參與發展工廠化育秧與白衣花生種植,形成特色產業鏈,提升生產機械化水平和種植效益。下一步,他們將推進品牌化建設,重點打造白衣花生特色品牌,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凌球生(右一)與農戶黃應祥,在花生地里交流。 據悉,駐村期間,凌球生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修繕農田機耕道路、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集中建設新式烤煙房10座;為田口村15戶種煙大戶提供優質服務,推動村民種植煙葉540畝,邀請縣煙草公司技術人員進行“一對一”指導,提高煙葉畝均收入至4500元;積極建設蜂蜜、茶油、竹蓀、豆腐皮等農產品加工廠,成立專業合作社7家,全力打造“原生態”廊道。 田口村航拍圖。(受訪者供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