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7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黃悅 黃言亮 圖/文)6月19日,家住沙縣區夏茂鎮東街村的張大爺在沙縣區總醫院夏茂分院看病后,隔天就收到了從總醫院寄來煎好的中藥湯劑。 今年63歲的張大爺最近感覺腸胃有些不適,為此,他專程到分院尋找中醫進行調理。以往想看中醫,他要乘坐班車去縣城里的中醫院,路上就得花近1個小時,到醫院排隊看病取藥,還要花費更多時間。 如今,中醫館開到了鄉鎮,張大爺只要花幾分鐘,就能享受到中醫的診療服務。“早上過來中醫館看病,第二天就能來取煎好的中藥,非常省事省心。”張大爺回憶道。 沙縣區總醫院實行中醫“師帶徒”模式。林芳春 攝 除了看中醫難,以前在鄉鎮分院開中藥也是個大難題。由于鄉鎮人口少,每到年底總會有大量的藥材浪費,只能報損,分院根本不敢囤積太多中藥,藥材不齊成了患者看病的顧慮。 為了讓老百姓不僅能夠看好中醫,還能喝放心中藥,沙縣區總醫院引入信息化系統,大力推進“互聯網+中醫藥”的數字化改革,探索構建了縣域醫共體中醫藥共享服務平臺,讓全區各鄉鎮衛生院與總醫院共享一個“中藥房”。 平臺投入使用后,村民在鄉鎮衛生院開好中藥處方后,會由中醫醫院的專業藥劑師進行審核,確認處方沒有問題后,再進行抓藥、代煎,最后送至患者手中。“我們幫忙開藥,流程會更加正規,不僅減少了藥材的耗損,也方便了患者,家住鄉鎮的患者也可輕松享受中藥服務。” 沙縣區中醫醫院藥劑科劉金章介紹道。 將樂縣總醫院的煎藥室。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的中醫藥服務,不只是沙縣人民的“特權”。家住將樂縣白蓮鎮白蓮村的湯瑞財通過快遞,也收到了一大袋來自城里的醫院煎好的中藥湯包。前些年,湯瑞財通過診斷,發現他的胃功能不好,醫生建議用中藥調理。“那會兒,鎮衛生院中藥不齊全,每次找醫生開完處方,我還得去縣中醫院買藥。”湯瑞財說,當時每周至少跑一次,很是折騰。 將樂縣引進中醫信息化系統后,讓湯瑞財看病的奔波之旅畫上了句號。據了解,該系統的“互聯網+中醫藥”服務,可以助力醫生開方推方,實現全縣中醫藥專家線上會診、處方雙簽名,讓群眾在家即可享受中藥處方、煎煮、配送一條龍服務。 如今,湯瑞財的中藥只需要讓鄉鎮衛生院醫師在線上開具處方,經系統審核合格后,傳至縣總醫院共享中藥房,再由中藥師調配,煎藥中心煎制或直接寄回藥材自己回家煎煮。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三明市基層衛生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實現了基層衛生院可通過信息系統邀請縣總醫院中醫藥專家進行遠程線上會診,有效解決基層衛生院中醫醫師人員缺少問題,促進縣域中醫資源共享,讓基層群眾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方便、可靠、經濟、實惠的中醫藥服務。 泰寧縣中醫院煎藥師拿出中藥包。熊明歡 攝 近年來,三明市推動“中藥下鄉”及基層信息化建設,在尤溪、將樂、大田、寧化、沙縣、泰寧等縣開展共享中藥房及中藥配送服務建設試點項目,建立區域中藥飲片供應中心和共享中藥房,鄉鎮衛生院設虛擬中藥房,縣中醫院在線審核、點評中藥飲片處方,線下配藥、代煎、配送至鄉鎮衛生院,實現區域優質中醫藥服務資源共享。 在推動優質中醫藥下基層的同時,三明不斷致力于“龍頭”醫院的建設。三明依托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合作共建閩西北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立技術合作醫院,廣安門醫院在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加掛“廣安門醫院技術合作醫院”,設立4個名醫工作室,廣安門醫院先后有12名專家開展駐點幫扶;為三明各縣患者提供“云查房”“云會診”服務,讓百公里之外的縣城百姓“零距離”共享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