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平臺推出《時政微視頻丨綠水青山間的幸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發展脈絡以及核心理念的形成。從“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將樂常口到浙江安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始終一脈相承、一以貫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引發全網關注。 截至目前,人民網、央視新聞頭條號、央廣網、國際在線、光明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網、中新網、中工網、中國青年網、中青在線、共產黨員網、21財經、海外網、環球網頭條號、中國西藏網、新湖南、中國江西網、東北網、南方網、中國甘肅網、河北新聞網、四川在線、中國江蘇網、陜西網、中國山東網等超過400家中央和地方各級主流媒體網站、新聞客戶端、政務新媒體平臺等紛紛轉載刊發。 上世紀90年代,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雖然坐擁好山好水,但一直找不到發展的門路。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常口村調研。與村民交談時,習近平望著清澈的金溪河和對岸的青山,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多年來,常口村牢記囑托,不斷發展多種生態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之路。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北山區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思想內涵上一脈相承,在發展理念上一以貫之,都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活表達。20多年來,三明市把“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在深化林改、綠色金融改革、河(湖)長制等多方面,全力推動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相促進的新路子。 2022年4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三明市成功舉辦,研討會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歷史脈絡、理論淵源、實踐基礎、制度創新等理論與實踐問題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交流,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三明的孕育提供了權威闡釋。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以及“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理念成為全社會的高度共識。 (三明日報記者 鄭麗萍)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