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綠”水土保持成效 “綠色是福建一張亮麗名片,要接續努力,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在三明市寧化縣水土保持科教示范園的白柱上,殷切囑托牢牢鐫刻。 一個個難題、一道道難關、一片片心血………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實踐隊通過走訪參觀、調查研究等形式先后參觀了水土流失篇、領導關懷篇、綜合治理篇等水土治理篇章,并通過拍攝視頻、撰寫心得等方式深刻體悟寧化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取得的偉大成就。“偉大的力量和信仰支撐著寧化三十余載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我們青年要學習寧化縣這種‘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用青春力量守護好三明‘綠樹成蔭,荒坡生金’的綠色新篇章。”實踐隊成員吳建瀚在心得體會當中寫道。 “筑牢”谷公豐碑精神 緊接著,實踐隊前往寧化隆坡水庫進行實踐調研,通過現場觀摩和講解介紹,實踐隊真切地感受到了隆坡水庫“一百年一遇”標準設計、“五千年一遇”標準校核的艱辛不易和對庫區民生的大力改善。在運用無人機對水庫進行宏觀拍攝時,實踐隊成員感嘆連連,沉浸于水庫的如詩如畫的風光當中。 據了解,隆坡水庫是由“四有書記”谷文昌同志指揮修建的,“谷文昌—谷滿倉”的光輝事跡家喻戶曉。走進谷文昌的楷模事跡,在場青年學子無一不被“苦戰三年,幸福萬年”的火熱實踐所感動,紛紛表示將學習弘揚偉大谷文昌精神,以其精神的力量筑起理想的豐碑,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爭做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逐夢”詩畫湖村發展 古韻古香的黃慎草堂、四面環山的蛟湖小鎮、獨樹一幟的天鵝洞……走進寧化的湖村新生態,實踐團深刻感受到了“農耕體驗、回歸鄉野”的生態新景象,在講解員帶領下,學子們實地考察了小鎮全貌,初步了解了蛟湖的生態發展歷程以及天鵝洞的自然延伸印跡。在參觀過程中,講解員還向學子們科普了湖村生態保護的基礎知識,學子們仔細聆聽,踴躍發言,表示將把這些知識和湖村生態發展新貌傳播普及出去,讓湖村生態的亮麗底色被越來越多人知曉。 “讓青山綠水常在,讓生態與發展共贏。蛟湖和天鵝洞的生態旅游發展畫卷越繪越美,真正實現了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同時也讓我們青年更加堅定了實現生態宜居美麗湖村夢想的決心。”望著美不勝收的湖泊美景,實踐隊成員蘇少昆情不自禁地說。 “細繪”生態發展藍圖 從“荒山禿嶺”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歷史性轉變,學子們看到了寧化的水土保持改革始終保持高質量高水平高標準的決心;從“收入低、環境差、配套缺”到如今“民生幸福、安居樂業”,學子們真摯感悟到隆坡水庫的出現徹底“兜住”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從不起眼的小鎮到游客紛至沓來的生態旅游模板,學子們親身體會到生態旅游產業前景光明的未來,這一個個鮮活深刻的生態發展示范案例,其承載的精神力量更加真切直觀地抵學子心田,激勵他們深學篤行、奮楫爭先。 “站在領袖們走過的地方,他們的殷殷囑托猶在耳畔,激勵著我們勇立潮頭、篤行不怠。”實踐隊成員蔣曉艷鄭重地說道,“作為一名新青年,我們要從這次的生態實踐中汲取領袖的奮進力量,將寧化的綠色藍圖一筆繪到底,為三明的綠色發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動力,信心百倍地譜寫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態卷”。此次調研實踐旨在以青山綠水為最大優勢,讓青年學子在學思踐悟中感受領袖風范,探索領悟三明用“綠”轉型、靠“綠”取勝、以“綠”生金的生態發展新路,激勵廣大青年牢記“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重要囑托,以實際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