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福建云杉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探尋紡織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之路。 5G引領“智慧紡織” 9月15日,走進位于尤溪縣經濟開發區城西工業園區的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智能化數字生產車間,一臺臺自動化設備忙碌生產,“數字大腦”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各個車間的生產環節。 2011年,高端紡織龍頭企業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落戶尤溪縣,如今已形成由順源紡織、隆源紡織、旭源紡織、華揚纖紡等項目組成的“順源紡織企業系列”。日前,福建省工商聯發布的2023福建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等企業入圍2023福建省創新型民營企業100強。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技術的不斷創新。”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祖華說,企業借助智能化改造,實現了轉型升級。 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智能化數字生產車間。東南網記者 蔡曉卿 攝 2020年6月,福建順源紡織有限公司投資2.3億元,引進蘇拉清梳聯、瑞士立達精梳聯機、德國卓朗細絡聯絡筒機等進口設備175臺套,打造6.5萬錠全智能化數字車間。同時,建立順源紡紗MES云系統,打造了全省首個粗細絡筒智能化數字化生產車間,該項目更入選了工信部企業上云典型案例。 “傳統紡織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偶爾出現斷線,以前需要人工找出、接上線頭。”李祖華表示,引入智能化數字車間后,不僅可以實現斷線預警,而且機械手能夠精準地完成斷線續接工作,還不會留下接頭痕跡,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在生產車間的“數字大腦”——信息化中心的智能終端大屏上,有一個名為“智能駕駛艙”的界面,可以監測到車間內的能耗管理、設備管理和監控、報警預警等,同時產量信息、生產月統計、溫濕度等數據都可在大屏幕上清晰展現。通過這一平臺,企業可以實時、準確收集生產車間現場設備、工藝、質量、能耗等數據。 “現在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給我們企業吃下了定心丸,讓我們心里更有底了,方向更明確了,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朝著打造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的百億大型集團企業的目標穩步邁進。”李祖華說。據了解,2023年,順源系列項目產能預計將達91萬錠,產值達40億元。 效率乘“數”而上 9月13日,走進福建云杉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上百臺紡紗設備,高效有序運轉,偶有幾位工人穿梭巡視。這頭,粗紗產品剛剛下線,就前往另一頭的細紗設備,進入下一道工序;絡筒過程中,機械輕松完成了紗線的接頭工作...... 成立于2020年的云杉紡織,位于建寧經濟開發區,廠區占地面積約29.4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分三期建設,擁有40萬錠的多功能差異化紗線混紡生產能力。 細紗車間 饒麗英 攝 在這里,不見傳統紡紗廠的棉絮紛飛、人來人往。這樣一幅“科技范兒”十足的景象,顛覆了人們對紡織業“千人紗、萬人布”的傳統印象。“車間萬錠用工從傳統的50人減為25人,產品綜合優等品率達到95%以上……”公司副總經理許立表示,企業以數字化、智能化引領支撐,采用前紡自動檢測系統,細紗集體自動落紗,全球先進的細紗單錠自動檢測設備、筒紗智能自動打包等先進自動化設備,建成融合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紡紗生產線,讓紡織更“輕盈”、更“綠色”。 智慧紡紗車間 饒麗英 攝 “紡紗要求相對穩定的溫度和濕度,過去,車間也有空調,但需要人工每兩小時到車間抄表,再依情況調整,現在,只要一部手機,隨時隨地就能查看智能空調系統收集的實時數據,是否超出相對恒定的數值區間。”廠長陳思一邊介紹,一邊打開手機里的“向日葵”APP,每個車間的溫度、濕度以圖表的方式呈現,一目了然。 工業互聯網的助力遠不止這些,企業還用上了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聯通了訂單接收、物料調度、生產設備、能耗管理、排放監測、庫存管理等的整個生產鏈路,幫助提高企業管理效率,輔助管理者決策,提升生產效率。 “未來,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利用,讓數據產生更大價值。”許立說,今后云杉紡織將以“智慧紡織”為依托,以“科技、時尚、綠色”為價值導向,打造以新需求為中心的柔性價值鏈,研發未來的新型紡織產品,力做富有持續競爭力的行業領先者。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