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25日訊(通訊員 劉博文 張煒婷)9月23日,寧化縣薏米暨河龍貢米副產品深加工項目現場,多個班組正在緊張有序作業:1號廠房的外架正在搭建,2號廠房的基礎模板和加工鋼筋正在拆除,轟鳴的挖掘機在忙碌挖掘消防池,吊車往來運輸,一片繁忙景象。 項目現場。寧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薏米暨河龍貢米深加工建設項目,是寧化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升級的重要抓手,總投資近1.7億元,建設有研發科技大樓、產品深加工廠房等。建成投產后,可增加180多個就業崗位,4條現代化生產線年產副產品36萬件,每年可帶來3000萬元經濟效益,是助農增收、推動就業、推動產業提質增效的“利器”。 立項之初,寧化縣發揮產業鏈黨組織引領作用,匯聚“鏈上”優勢資源和力量,策劃生成了該項目。立項之后,縣鎮村三級有關部門、人員深入項目一線,圍繞早開工、早投產目標,聚焦要素保障,在協助征地拆遷、辦理施工許可證等相關事項上,與項目業主一起,凝心聚力,連日苦干巧干,推動項目于八月份正式開工。 當前,寧化縣正積極推動主題教育全覆蓋、學習轉化促發展,初步探索出“四學四促”主題教育學習機制,扎實開展“學新思想、走新長征、擔新使命”系列活動,這無疑為該項目建設持續保持熱度、提升質量和速度、早日實現投產提供了巨大“動能”。 據了解,這個縣根據實際情況,區分對象,因地制宜,創新實施“示范領學”“分類引學”“下沉聯學”“聚力踐學”四種方式,讓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比如為了確保黨員不漏學,我們設計了‘分類引學’:針對農村老黨員這一類別,實施青年與老年黨員結對幫學;針對流動黨員,我們建立‘紅色蒲公英’驛站,組建臨時黨支部,開展‘飛鴿傳書’‘微信云學’等活動,促進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學’。”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縣主題教育辦綜合組組長張顯恩介紹。 與“分類引學”一樣,“示范領學”則在全縣帶動掀起學習貫徹熱潮;“下沉聯學”推動了縣直機關黨支部與210個行政村、25個社區黨建共建,安排892名機關黨員與900余名農村黨員、群眾連心結對,正是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設計,實現了寧化主題教育對黨員干部的全覆蓋。 而“聚力踐學”則對標以學促干增動力要求,落腳點在聚焦難題的解決,在干事創業的動力提升,在促進縣域高質量發展。為此,在推動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寧化從一開始就注重落實黨員干部邊學邊干,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和職責上比干勁、比服務、比成果。薏米暨河龍貢米深加工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就是“踐學”和比拼的成果。 “比如這個深加工項目的土地征遷,我們分小組,以小組黨員帶頭,小組成員會努力想方設法出措施、做工作,完成目標,這讓項目的建設有了新動能,開啟加速跑。”寧化縣城郊鎮黨委副書記孫才能介紹,該項目預計10月初完成1號廠房主體建設,明年上半年全部完工。 寧化縣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成效逐步顯現。除了薏米、河龍貢米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寧化主題教育的開展為用好紅色資源加了一把力,在累計舉辦培訓班702期、培訓學員8.6萬余人次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淮土和曹坊中央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陳塘紅色旅游等文旅融合項目建設或融合;為多個民生和工業重點項目增加動能:中醫經典病房試點建設、無陪護醫院創建改革等工作著力推進,城南化工園等園區標準化、智能化建設如火如荼實施,納福硅膠、凱爾邁文化創意產業園等28個省市重點項目攻堅有新成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