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2日報道(本網記者 陳艷艷 劉惠萍 練為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作為京閩科技合作的結晶,三明·中關村科技園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1+N產業(1即數字經濟產業,包含數字醫療、數字城市 (數字化社會治理)、數字商貿、數字文創等產業;N即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其他高端產業),積極構建出具有三明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時間撥回到2020年12月6日,當天,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開園揭牌運營,通過構建京閩區域協同發展的橋梁紐帶,為企業、政府和資源搭建高效協同的服務平臺,不斷助力城市建設,培育創新土壤,服務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該科技園經過兩年多的運營,數字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數字賦能,產品服務面向全國 9月,東南網記者來到位于三明·中關村科技園的摯達科技服務(三明)有限公司,走進全國新能源數字服務中心,客服小黃正在接聽客戶徐女士的電話。原來,徐女士家住四川省樂山市肖壩街道某小區,早上發現自家的充電樁處于斷電狀態,無法正常使用。簡單詢問之后,小黃便把徐女士遇到的問題移交給售后技術人員張接富跟進處理。 為何四川的“求助”電話會打到三明來?這與該企業總公司(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布局有關! 據了解,上海摯達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電動汽車家庭充電智能硬件和綠色能源數字化平臺企業,2021年入選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該企業四個數據“亮眼”:簽約了比亞迪、寶馬、大眾、上汽等80%的新能源車企,在350個城市為家庭用戶提供上門服務,數字平臺為130多萬戶家庭提供充電和能源管理服務,市場占有率達27.7%。 三明摯達公司人員正在介紹充電樁產品。劉惠萍 攝 “三明摯達于去年1月成立,目前,總部已將北京、上海、廣州各分部等地服務中心全部移至三明摯達,構建‘研發在上海、生產在安徽、交付在三明’的發展格局,也因此,三明摯達主要是承接全國產品咨詢、銷售交付、售后服務的客服中心,設有400客服中心、交付中心、售后中心以及電商中心。”全國新能源數字服務中心總經理黃麗丹介紹道。 產品技術服務能面向全國,還離不開該企業自主研發并制造的家庭充電樁產品。黃麗丹表示,“我們現在產品已經升級到第5代,充電更快、也更加智能,產品還遠銷國外(東南亞及歐洲),2014年生產銷售的第一代產品,目前車主還仍在使用,使用年限將近10年。”據介紹,除了全國家庭充電樁交付業務,該企業目前還拓展三明尤溪、大田等縣城的公交充電場站建設。 衛星應用,助力實現“彎道超車” 來到中關村科技園,說起數字科技,還不得不提“海絲衛星展廳”。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省首顆衛星“海絲一號”搭載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它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省衛星從0到1的突破。之后的2021年6月、2023年1月,“海絲二號”“海絲三號01星”也相繼成功發射。 據悉,這些“海絲”衛星是三明市投資集團與其他單位聯合參與研發投資的。值得一提的是,“海絲”系列衛星已為印尼蘇拉維西島馬穆朱6.2級地震、蘇伊士運河“世紀大堵船”、湯加火山爆發等提供了應急觀測服務,極大地提高了三明市與相關單位聯合探索衛星應用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海絲衛星展廳。劉惠萍 攝 “海絲衛星展廳”的建設,主要是展示“海絲衛星”星座發展規劃、衛星數據服務能力和已取得的應用成果,目的在于集聚各方力量,加快推進衛星應用產業落地三明,為三明數字化強市、實現“彎道超車”提供強有力支撐。 “在‘海葵’臺風期間,我們的海絲一號衛星利用遙感應用技術,為福州市城區淹沒區提供衛星遙感分析圖片,為救援提供極大幫助。”該展廳工作人員介紹道。此外,至目前,三明市還已成功將“海絲衛星”相關數據應用服務于三明市防汛應急綜合指揮平臺、三明時空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海上漳州”全景海視圖、西埔灣現代漁業綜合提升項目智慧養殖管理平臺等項目。 下階段,三明市投資集團將在三明建設“衛星地面接收站及衛星數據中心”,部署“通導遙數據一體化開發服務平臺”。三明市投資集團副總邱輝忠介紹道:“目前,集團權屬企業福建省海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已和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合作推進海絲衛星站網建設,共建福建省通導遙數據一體化開發服務平臺,推動國家民商航天遙感衛星資源創新應用,加快空間信息技術在服務數字福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厚植土壤,促進“數實”深度融合 園區內,數字化企業不在少數。今年1月,互聯網企業愷麗妤正式入駐;3月,三明科訊(科大訊飛)揭牌運營;6月,福建科比特航空科技剪彩開業……一場場“數字”和“實體”共舞,成為園區靚麗的風景。 據統計,截至2023年10月,三明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累計注冊企業247家,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134家,目前園區常態化辦公企業138家。 愷麗妤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愷麗妤供圖 “愷麗妤突出‘有貨源、無庫存、精細化’運營模式,著力打造電商就業創業平臺。第一期我們主要開展電商運營、教育培訓、軟件開發、眾創孵化四大領域建設;第二期將開展大數據中心軟件開發、供應鏈、云倉等方面建設。在發展過程中,海西三明生態工貿區管理委員會和三明中關村科技園給予的支持和幫助使我們有了更大的前進動力。”愷麗妤副總經理廖聰柏說。據介紹,該公司項目穩定運營后,預計可實現就業崗位300個,實現年營業額五千萬元以上…… 近年來,三明按照“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部署要求,結合全市資源稟賦及京閩(三明)、滬明對口合作契機,積極推進數字新基建、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數字社會整體智治等,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據統計,2022年,三明市數字經濟總規模1217.5億元,同比增長13.57%,占GDP比重39.15%。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