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東南網推出《鄉村行·看振興》系列報道,將鏡頭對準田間鄉野,從特色產業、人才支撐、鄉風文明、人居環境、鄉村治理等方面,觸摸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強勁脈搏。 東南網11月1日報道(本網記者 練為泉 通訊員 王竟宇 張煒婷 夏淑珍 陳凱 巫舒齡)深秋時節,走進三明市寧化縣鄉村,到處充溢著收獲的氣息。 寧化縣泉上鎮稻田俯視圖。泉上鎮人民政府供圖 煙稻輪作, 助力煙農拓業增收 近日,在寧化縣泉上鎮泉永村的煙后稻種植田地里,日光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正駕駛著收割機幫助村民收割。機聲隆隆作響,水稻粒粒歸倉,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泉永村村民鄒曉輝說:“今年我種植了50余畝煙后稻,畝產1100余斤,聘請了合作社幫我們收割,又快又省事。水稻收割完后就開始著手種植煙葉。煙稻輪作,我們這個煙后稻產量會更高,大米的質量也會更好。” 寧化縣泉上鎮泉下片區農田,村民操作農機收割水稻。寧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寧化縣泉上鎮堅決扛起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積極推進“煙稻輪作”產業循環種植模式,形成“煙田即糧田、煙農即糧農”的良好局面,有效破解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難題,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增收。今年,泉上鎮種植煙后稻面積達1.5萬畝,預計到10月底收割完畢,收益可達3080余萬元。 據悉,泉上鎮為做好耕地保護抓牢糧食安全,在糧食政策宣傳、糧食種植等方面加力的同時,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改善農田生產條件,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2022年,建成高標準農田5000余畝,累計投資800余萬元。 “露營+”模式,點亮鄉村旅游新業態 在寧化城南鎮城南小陌文旅項目的無花果大棚里,一行行茂密的果樹間,一顆顆或紫紅、或油綠的無花果掛滿枝頭,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成熟的無花果個頭飽滿,裂開的小口露出粉嫩的果肉,散發出迷人的果香,無時無刻不在誘惑著味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我們聽說城南這邊有個采摘園,就趁著周末帶著孩子一起來了。沒想到這邊還有個露營基地,剛剛我還定了份下午茶,剛好摘完就去喝個茶休息下?!庇慰蛷埩譂f。 采摘只能讓游客短暫地留下來,還不算真正的“休閑游”,如何讓游客真正地“游”起來,慢下來體驗采摘之樂、親子之樂、田園之樂?該基地負責人廖鑫偉表示,他們開始探索“露營+”模式,利用周邊空閑田地打造“城南小陌田野露營基地”,推出“露營+采摘、音樂、餐飲”等休閑產品豐富游客體驗,高效地轉化生態價值。 目前,該基地面積350余畝,種植有桑葚、西瓜、無花果、百香果等12種水果以及地瓜、玉米等各類農作物,提供餐飲、住宿、團建等服務。自九月中旬開始試運營以來,基地累計接待游客4000余人,營業額達到38萬余元。 據悉,城南鎮深挖鄉村特色資源,將各村旅游景點“串珠成鏈”,積極引入餐飲、民宿、休閑農業等新興業態,打造假日經濟、夜間經濟、露營經濟等文旅消費新場景,切實推動城鄉農旅融合發展?!奥稜I+”模式點亮了城南鎮鄉村旅游新業態,為促進周邊村民增收注入了強大助力。 城南小陌篝火晚會。寧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機制創新,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 “小喇叭再檢查一下電池,周末游客比較多,大家巡邏時一定要做好游客的安全提醒。”10月28日,寧化縣濟村鄉新田村黨支部書記巫群勝正組織巡邏隊伍,做好非景區景點冰臼群的巡邏準備工作。 新田村冰臼群在海拔460多米的干涸河床、方圓約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大小冰臼100余個,是縣里的網紅打卡點。隨著基礎配套設施的日益完善,前來冰臼游玩的游客也日漸增多,如何讓游客在非景區景點安全游玩是重中之重。 工作人員實地走訪。寧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們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研究,排查出點上5個安全隱患,通過建立非景區景點綜合治理工作機制,逐一進行處理?!睗遴l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濟村鄉秉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理念,深入挖掘本地生態資源,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今年來,全鄉接待游客量約3萬人次,農家樂、民宿的營業額達15.6萬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