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2日訊(通訊員 李 廣 劉清香 李雅萱 文/圖)“沖鋒舟救援訓練非常重要,我們在水上發生緊急情況時靈活應對,才能有效地拯救生命。”1月17日,在泰寧縣金溪河上,大金湖火箭救援隊隊長朱孔希正指揮隊員們駕駛沖鋒舟開展營救訓練。 朱孔希(左一)帶領隊員冬訓。 今年58歲的朱孔希是一名退伍軍人,有著12年的部隊服役經歷。轉業之后,他一直作為志愿者投身于各種公益活動,經常參與外地救援隊赴泰寧開展的公益救援任務。但他發現外地救援隊往往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便萌生一個想法:泰寧有一支這樣的公益救援隊就好了。 成立救援隊伍 說干就干,朱孔希聯系周圍志同道合的朋友。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身邊的退伍軍人響應。2022年10月,朱孔希帶頭成立大金湖火箭救援隊,起初隊伍只有8人。 建隊初期,朱孔希就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作為一支公益救援隊伍,無法通過盈利獲得穩定的收入,缺乏資金購買救援設備。朱孔希便帶頭自掏腰包為救援配備一些基礎設備。沒有搜救船,他就帶領大家制作竹排代替。 “先踏踏實實做事。”這是朱孔希常掛在嘴邊的話。他認為只要付出實際行動,就一定可以匯聚更多力量幫助更多人。救援隊多次參加公益救援行動,感動了不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大家紛紛出資支持他們。 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還要解決人員緊缺的問題。 朱孔希利用抖音等直播平臺展示救援隊的訓練情況,號召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直播間獲得了大量關注,有不少人都希望加入救援隊。 眾人拾柴火焰高,大金湖火箭救援隊從只有一件救生衣,到現在幾十件專業的救生裝備;從用竹排救人,到如今的5艘快艇;從寥寥幾人到33名成員……這支救援隊從無到有,一步步發展壯大。 組織高效救援 在救援隊工作室墻上,掛滿了他們參與各項救援任務的照片,每張照片都記錄著一個個勇往直前的故事。 當被問起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任務時,朱孔希看著照片陷入了回憶。 2023年8月17日夜里11時,他們接到緊急求助,尋找一位落水老人。朱孔希立刻在微信群里發起集結,由于任務突然,隊員們都還在休息,但仍有18個人迅速回應集合到救援碼頭。朱孔希感動之余,迅速做好分工,帶領大家前往事發地展開搜救。 夜晚視線受阻,搜尋難度非常大,隨著打撈時間越來越久,隊員們的心也越來越沉。看著他們有些氣餒的樣子,朱孔希一邊給隊友們鼓舞打氣,一邊毫不松懈地繼續尋找。 “別灰心,我們一定會找到人的!”朱孔希不只是在對隊員說,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能放棄。 “我們沿著河流找了5公里,直到成功救起了老人,隊長一直緊繃的神情才舒展開來。”隊員廖瑞平回憶。 兩年來,接到呼救信息,朱孔希就帶領隊員們連夜搜救,不達目的不罷休,只為了給家屬多一分希望。救援隊成立至今,共成功搜救20余人。 開展公益活動 每逢節假日,在泰寧古城大街小巷總能看到朱孔希帶著隊員協助維護秩序,參與文明城市建設。 此外,在環大金湖馬拉松、場地越野車比賽等縣里舉辦的大型活動中也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朱孔希對安全知識的培訓和宣傳也十分重視,在他的帶領下,全隊都獲得了紅十字救護員證。救援隊還時常參加省里的各項救援培訓活動,邀請外地專業救援團隊前來技術指導,增強隊員的救援能力。 為了增強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朱孔希還多次組織隊員前往全縣各中小學開展安全講座活動,向孩子們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識,教學海姆立克急救法,增強師生安全知識和急救技能。 建隊以來,朱孔希始終不忘初心,以滿滿的正能量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一心為公益救援事業而奮斗。 “加入救援隊的每個人都不曾后悔,也沒有那么多理由,只是因為想去幫助別人。”朱孔希笑著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