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29日訊(本網記者 練為泉 文/圖)臨近新年,東南網記者走進三明市三元區巖前鎮。走過呂厝橋,沿著小路走進一戶人家,整潔的院落、用柴火拼出一個“福”字等映入眼簾。據巖前鎮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院子里住著黃奶奶一家人,院子是臺灣一團隊設計的。 黃奶奶的媳婦告訴記者,“此前我們房頂的瓦片有溝,容易積水;因廁所和房間是分開的,下雨天上廁所一直不方便。” “現在,我們家的房間、客廳、廁所等區域都鋪設了防滑瓷磚,生活環境干凈多了,也變得更好了。我們之前的廚房比較昏暗,改造以后,不僅明亮了起來,做菜、吃飯也都更方便了。除了廁所外的擋雨棚,他們還幫我們粉刷了墻壁,房子的外觀也好看了。”80歲的黃奶奶高興地說。 柴火擺放在“福”字里。 “黃奶奶家是巖前鎮本次三類農房改造中的適老化改造之一,我們通過利用有限的資金,關注老人的需求,通過不斷設計和建設,為他們帶來實際生活上的改變。”臺灣團隊一名工作人員說。 “馬上就快要過年了,新的一年,我就希望家人平平安安,等過幾天馬上就可以貼上新對聯了。”黃奶奶媳婦笑著說。 據了解,2022年,三明市被授予全國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近年來,《福建省閩臺鄉建鄉創合作管理規定》《關于以閩臺鄉建鄉創合作為抓手助力鄉村振興和兩岸融合的指導意見》《三類樣板實施成效要素》等政策文件陸續發布,三明市重點圍繞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開展三類農房改造(適老化、宜居化、民宿化改造)、完善惠民公共空間、完善鄉村景觀設施、完善設施運管機制、探索收益保障機制、探索閩臺融合措施等七方面,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模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