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供電員工開展上門服務,向板鴨加工企業了解用電需求。 東南網1月30日訊(通訊員 謝美芳)臘月時節,走進三明市沙縣區鄭湖鄉界,家家戶戶開始制作板鴨,處處可見一排排金黃透亮的板鴨晾曬在院子里、屋檐下。清風吹過,陣陣飄香撲鼻的臘味迎面而來,令人垂涎欲滴。 鄭湖鄉是沙縣板鴨的發源地,尤以杜坑村最為出名。1月30日,國網沙縣區供電公司員工來到杜坑村,對村內的板鴨加工企業開展安全用電檢查,對企業內的用電設備,特別是烘烤房、凍庫“把脈問診”,確保板鴨生產旺季用電安全可靠。 今年56歲的胡紹椿是杜坑村的板鴨大戶,制作板鴨已有30余年,最初是自己吃,因工藝好,漸漸做成了生意。趁著近幾天氣候適宜,胡紹椿和妻子正加班加點忙著趕制板鴨,為春節銷售旺季做準備。 新烘烤出爐的板鴨,準備裝車發往門店。 傳統工藝制作的板鴨以炭烤為主,腌制好的板鴨需要經過晾曬、烘烤,再晾曬,反復三次,近20天時間。 近年來,國網沙縣區供電公司主動上門,向村里的板鴨制作企業宣傳、推廣電能替代,從節能、環保、傳統烘烤與電加工板鴨的投入產出等進行對比分析,向村民們宣傳推廣電能替代,這讓胡紹椿很是心動。 為了提高板鴨產量,2012年,胡紹椿在老家創辦了垚香胡記板板鴨廠,并決定改變傳統手工生產模式,引進現代化的冷凍、烘烤、消殺等新型設備,使用電烤進行輔助。在得知胡紹椿的想法后,國網沙縣區供電公司主動上門,了解胡紹椿的用電需求,并為板鴨廠辦電開通綠色通道,為板鴨廠順利投產贏得了寶貴時間。 投產后的板鴨廠,在沿用傳統的制作工藝上,加入了“電”烤,引進熱風設備對板鴨進行脫水風干,保證板鴨的正宗口味。在傳統工藝和現代設備的結合下,板鴨制作的時間大大縮短,一只成品板鴨只需5至7天便可上市銷售。 為助力“鄭湖板鴨”品牌做大做強,國網沙縣區供電公司建立常態服務機制,充分發揮“電管家”網格化服務優勢,通過采集系統數據,為板鴨加工企業分析用電情況,提供優化用電方案,有效降低用電成本。此外,定期組織員工深入板鴨加工企業,了解企業用電需求,指導用戶科學用電、安全用電,并協助用戶解決用電難題,為板鴨制作、加工等全方位,提供穩定電力和優質供電服務。 據統計,目前,全鄉每年可加工制作板鴨約100萬只,年產值約7000萬元,小板鴨譜寫產業興旺促振興的新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