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肖曉敏 通訊員 薛辰怡 文/圖)冬日午后,陽光明媚。從沙縣城區驅車約20公里來到南霞鄉,一幅鄉村美景映入眼簾:種植大棚綠意盎然,整潔的道路直通農家,一個個產業項目托起鄉村致富夢……讓人感受著生態宜居新農村的獨特魅力。 依托雙溪水庫優勢打造生態產業品牌。張凌欣 攝 近年來,南霞鄉依托優質水源和生態土壤優勢,圍繞“生態、有機、凈水”發展定位,堅持黨建引領,抓好“一村一品”特色種植,著力打造水庫上游生態產業品牌,探索出一條鄉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科學種植 搶占市場 記者走進南霞鄉溪源村的沙縣綠優金桔種植專業合作社,看見連片大棚里,黃澄澄的金柑掛滿枝頭,負責人李健淼和工人們正忙著進行采摘、打包、裝箱,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據了解,南霞鄉生態優渥,轄區內擁有松柏巖、雙溪水庫、觀音山等資源,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當地發展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2017年,原本在清流開辦編織袋廠的李德精看中當地的好生態,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返鄉承包了200多畝土地,并叫回兒子李健淼一起引進廣西優質金柑品種進行種植。 游客來到果園里,采摘金柑。 剛開始的幾年,由于缺乏經驗,兩次極端天氣讓金柑園元氣大傷。2020年,正處于花期的金柑遭受了一場漫長的雨季,同年的采收季,一場突如其來的霜凍又襲擊了金柑園?!澳菚r候技術和設備都不成熟,果樹種在地上也沒遮擋,根本承受不了惡劣天氣?!崩罱№祷貞洠獌鲞^后,地上掉果,樹上凍果?!昂苄奶郯。瑔文且荒昃蜏p產了5萬公斤,損失30多萬元。” 吃一塹長一智。經過這次遭遇后,李健淼和父親認識到了科學種植的重要性,他們專程前往廣西,向原產地的種植專家學習種植技術,通過采用微生物菌劑植物保護劑預防病蟲害,提高金柑產量。同時,在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花費300余萬元,建起了防雨防陽的高標準大棚和自動化灌溉與施肥系統,既保護金柑免遭雨季和霜凍的威脅,又實現均勻灌溉與施肥,更好把控果實品質。 “通過這些手段,我們將采摘期延長至100天左右,脆皮金柑比其他商家提前一個月上市,搶占市場優勢,而且金柑甜度達到17度左右,有的甚至超過20度,比西瓜還甜?!崩罱№到榻B。 科學種植讓小金柑長成致富果。目前,合作社已種植金柑200畝,2023年實現產值200萬元,光采摘期就發放村民工資20多萬元,產品遠銷上海、廣西、嘉興等地。 精深加工 做全產業 走進南霞鄉下洋村的田園谷香農林專業合作社,一包包油茶餅在門口壘成了高高的小山。 2016年,曾在廈門、北京等地開了多年小吃店的袁啟木返鄉創業,創辦以茶油種植與生產為主營業務的田園谷香農林專業合作社。 “我們南霞多為紫色土,加上氣候特別適宜茶樹的種植,山上有不少百年茶樹,所以我們村的茶油品質比外面好,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比較高?!痹瑔⒛窘榻B。 合作社成員開展油茶培訓。 為了做好油茶這篇文章,袁啟木帶領合作社成員精心選育了本地的兩種高產油茶樹作為種苗,采用科學種植的思路,擴大種苗間距保障光照度,確保油茶產量和品質。同時,開發出了可用于洗護領域的茶餅、茶粉、精油等熱門產品。 一粒油茶籽,打開錢袋子。目前,合作社已種植油茶面積約2000畝、輻射村民300余人,年產1萬公斤茶油,在采摘期間為周邊村民創造了50余人的勞動崗位。 龍頭帶動產業興。南霞鄉油茶林種植約1.3萬畝,占沙縣區油茶林面積三分之一以上。 為抓實油茶這一特色產業發展,南霞鄉一方面堅持黨建引領,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通過致富帶頭人的引領帶動,以合作社入社聯營或流轉承包等模式合并經營,發展新種油茶林,對老油茶林進行改造提升和示范,多措并舉,發展油茶產業;另一方面,相繼出臺了扶持政策,將油茶產業作為優勢特色產業來抓,積極培育本土人才和引進致富能手,為農戶爭取項目政策支持、提供種植培訓及油茶銷售平臺,促進村財和村民雙增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