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新年伊始,三明市召開2024年全市深化拓展“三爭”行動、推動“四領一促”工作動員部署大會。大會部署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推動“紅色領航、生態領向、產業領跑、改革領先,促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擘畫了新一年的發展藍圖,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發展路徑。 東南網3月21日報道(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許琰 王竟宇)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走進“沙縣小吃第一村”夏茂鎮俞邦村,一幢幢別致的民房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幾十種沙縣小吃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 俞邦村,這個森林覆蓋率達74.52%的閩北小村,多年來始終堅持將生態保護放在首要位置,深入踐行“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理念,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在俞邦村口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休閑森林公園里,百年樟樹群郁郁蔥蔥,登山步道盤旋而上,不少村民和游客漫步其中,深呼一口氣、看百年樟樹,移步皆是美景。 百年樟樹,扮靚“沙縣小吃第一村”。黃三定 攝 上世紀80年代,俞邦村是典型的貧困村,人多地少,又缺乏管理,村民便將掙錢的念頭打在了豐富的林地資源上,在利益的驅使下,偷砍盜伐屢禁不止,還有一部分村民就上后山砍樹用來燒火。 為此,村黨支部征集全村意見制定“禁伐公約”,在家家戶戶進行宣傳,并對“違約違規”砍伐的村民以罰白糖餅或罰敲銅鑼認錯給予懲戒,形成震懾,同時聘請“專職人員”巡山。經過多年的努力,保護樹木的意識深入人心。 幾年后,村里想修水泥路缺資金,有人向村干部提議,“后山那么一大片樟樹,隨便砍幾棵賣了煉樟腦油,錢不就來了嗎?”村里開會,議了議,大家堅決反對。“這些樹是老祖宗留下的,不能為了賺一時的錢,毀了子孫后代的山。”村里把保護古樹寫入村規民約,希望世世代代把這些樟樹保留下去。 立足青山綠水持續扮靚鄉村。近年來,俞邦村緊緊圍繞“建美青山綠水、做出山水價值”的思路,以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共建共享、籌資籌勞等方式,實施了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力爭讓廣大村民暢享青山綠水帶來的生態福利。 俞邦瓦窯民宿和花海。林芬 攝 此外,當地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深入挖掘“沙縣小吃第一村”品牌優勢,做優特色鄉村游,通過文旅引領全面鄉村振興。村子先后獲評國家森林鄉村、綠盈鄉村等稱號,去年全年,共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沒有這一方山水,村里哪能做起旅游,青山綠水就是無價寶!”村黨支部書記張昌松說。 村里的年輕人在多肉植物基地直播,向網友介紹多肉植物。劉惠萍 攝 憑借著綠色生態,帶著村子致富的不只有俞邦村。在寧化縣安樂鎮謝坊村多肉種植基地,一盆盆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多肉植物借“網”生金,帶動了村財、村民的“雙增收”。 “現在向大家介紹的是紅粉佳人,喜歡的朋友可以拍下……”近日,記者走進多肉種植基地的直播大棚里,主播正在直播帶貨,向全國各地的“粉絲”們展示售賣各類多肉植物。基地負責人林武云介紹,“最近迎來售賣高峰,每天最高銷售量可達3000盆。”在基地內,有一個專門區域放置著帶有編號的多肉植物。“他們是已經售賣出去的,等待打包,發貨。” “多肉植物種植項目是安樂鎮招商引資項目之一,總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多肉種植基地180余畝,已成為當地特色產業。”安樂鎮副鎮長吳元昊介紹道。 一株小小多肉,逐漸發展成為安樂鎮的特色產業名片。如今,這片近200畝的土地已發展成為全省單體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多肉基地,為村民提供增收新選擇的同時,也為安樂鎮帶來了產業發展新機遇。 多肉種植為安樂鎮帶來了產業發展新機遇。劉惠萍 攝 鄉村綠色產業發展有了牢固基礎,如何延伸貫通發展鏈條,進一步喚醒“沉睡”資源?打造樂野小鎮,是安樂鎮做實農旅融合新文章的有力實踐。 2022年6月,安樂鎮以謝坊村多肉基地為依托,利用周邊廢棄的小學校園舊址,打造集田園觀光、休閑旅游、研學科普等為一體的樂野小鎮。琳瑯滿目的多肉超市、休閑愜意的咖啡書房、趣味十足的多肉體驗工坊……每逢節假日,樂野小鎮便聚集了不少周邊市民前來游玩。2023年,樂野小鎮累計接待游客2萬余人,帶動收入超130萬元。 從單一產業到多元結構,從單純種植到延鏈發展,攤開安樂鎮的鄉村振興發展藍圖,安樂鎮就通過打造多肉種植基地,將多肉與直播、旅游等相結合,做好綠色生態文章,走出了一條融合發展新路。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