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20日報道(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鄒建長 方靜)一捧香噴噴的芝麻、一撮茶葉,一瓢熱水緩緩注入,將樂縣南口法庭擂茶調解室內,南口法庭庭長李全華緊握擂茶棍,法官助理朱偉捷扶著擂缽,正在為開展調解工作做準備。 對南口法庭而言,擂茶有著特別的寓意。將樂是客家人聚居的縣邑,也是福建著名的“擂茶文化之鄉”,據考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至今已有千年歷史。2004年,南口法庭巧將擂茶文化融入到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始創“擂茶調解法”,經過二十年的完善升華,總結形成“擂茶”“喊茶”“話茶”三步調解法,并提煉出“禮”“合”“和”“清”四字要義。全國二十大黨代表林占熺高度肯定南口法庭擂茶調解法,并表示“將樂南口法庭把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落到實處,巧用‘擂茶調解法’來化解群眾糾紛,既‘除已病’又‘治未病’是個好辦法”。 以茶為媒,談心化結 2004年6月的一天,家住南口陳厝的小陳和小劉因相鄰權糾紛鬧到法庭。南口法庭法官經了解情況后得知倆人是鄰居,從小一塊長大,小陳認為小劉家新建的圍墻影響了自家一樓側房的采光和通風;小劉則認為圍墻建在自家地盤上,其他人無權干涉。看完訴狀后,法官并沒有簡單一判了之,而是來到了二人家中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雙方僵持不下。“來來來,大家說了半天也口渴了,先喝一碗擂茶。”小陳的母親端上了幾碗擂茶,擺上了糖果、瓜子。法官見狀忙張羅:“都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各讓一步,一起碰個碗,大家和和氣氣的。”小陳、小劉、法官三人各端一碗,飲茶后相視一笑,這起相鄰權糾紛就在清脆的碰碗聲中迎刃而解。 于是,南口法庭的法官開始研究客家擂茶文化。他們發現,將樂人無論何時、何事都有喊人喝擂茶的習俗,而且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喝擂茶時不得在主人茶桌上爭吵,否則就是失禮,必須以禮相待。借助“禮”字,南口法庭通過在多個案件中嘗試以擂茶為媒介,促成多數當事人當場達成和解協議,糾紛化解成功率顯著提升。 “我們通過喝茶閑聊的方式讓雙方冷靜下來,給雙方營造一個祥和的氛圍,為開展調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這個方法確實有效?!睍r任南口法庭庭長廖華說道。 耐心研磨,方得精品 擂擂茶的過程至少需要兩個人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人扶穩擂缽,一人兩手緊握擂茶棍,沿著缽壁有節奏地作慣性旋轉,不斷加少量涼開水,以著眼細節的耐心,細細擂制,研磨心性。 將樂人擂好擂茶后很少吃“獨食”,一般會喊上周圍鄰居和村中老人、婦女,大家圍桌而坐,一邊喝茶,一邊聊著家長里短,其樂融融。 擂茶的制作工藝與傳統習俗,與法官調解案件的理念不謀而合。經過多年探索發展,南口法庭總結形成“擂茶”“喊茶”“話茶”三步調解流程,并從中提煉出“禮”“合”“和”“清”四字要義,總結形成了法院調解與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的“擂茶調解法”。 “擂茶文化體現了將樂人民最純真的情感,我們將糾紛調解與民俗文化融合,更好地拉近了法官與群眾的距離,也更有效地解決了老百姓之間的矛盾糾紛?!瘪v扎法庭19年的李全華法官對此深有感觸。 吃茶話事,化解干戈 “我們小區的物業公司管理混亂,我們想換一家物業公司,要如何更換?”“有些住戶素質低,長期將垃圾堆放在樓道里不處理,法律能約束嗎?”“業主長期不在家,需要繳納物業費嗎?”…… 近日,古鏞鎮三華社區舉行了一場“擂茶議事會”,將樂法院法官鄭水鳳來到該社區與業主們喝茶議事,針對他們所提出的各種問題,一一耐心解答,讓業主們得到了滿意的答復。 2023年,將樂法院在全縣人口較為密集的46個村(社區)掛牌成立“擂茶評法室”,以“一鄉鎮一法官”的形式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由法官根據各鄉(鎮)、村(居)需求,以開展“擂茶議事會”的方式聽民聲、解民憂。 “擂茶調解法”連續三年被寫入省、市法院工作報告,南口法庭也因此候選福建省第二批最美法庭,經驗做法相繼被《人民法院報》、《福建法治報》、學習強國、東南網等媒體報道。 2024年,將樂縣綜治中心掛牌成立,該中心專門建立“擂茶調解區”,將“擂茶調解法”廣泛運用于矛盾糾紛化解、信訪案件穩控、群體問題處置等各項工作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