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入泰寧縣新橋鄉嶺下村調研老區工作,作出了“三個不要忘記”重要指示。 25年來,泰寧縣始終牢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努力走出一條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革命老區發展道路。 筑牢基層組織“橋頭堡”,聚集老區振興“新動能” 新橋鄉黨委定期舉辦的“頭雁比武·村村競賽”活動受到廣大群眾的贊賞。各村黨支部書記以演講的方式曬成績、講方法、談經驗、話發展,把成績曬給群眾看,把思路說給群眾聽,并接受群眾現場提問,讓“村村競賽”走進“群眾舞臺”,在交流提升的同時進一步拉近了黨群干群距離。 嶺下村黨支部書記楊友平以“黨建引領聚合力·牢記囑托再出發”為主題,“曬”出了本村的經驗做法。 嶺下村以黨建為引領,深挖自身的紅色資源優勢,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盤活資產資源,推動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產業發展,做好“紅色+文化+產業”特色發展文章。陸續保護開發了紅軍食堂、老游擊隊員之家、家風家訓館、“三個不要忘記”主題館等革命歷史景點,當初的落后小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村,年接待游客超過2萬人次。 高人氣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農業,鼓勵農戶利用閑置農房發展民宿、特色手工作坊等項目,引導農民多渠道增收。2023年嶺下村的村財收入從1999年的5000元增長至28.12萬元。 點燃鄉村產業“強引擎”,打好強村富農“組合拳” 7月的朱口鎮王坑村,一撥撥游客讓這個小山村格外熱鬧,百畝荷花競相開放,吸引游客紛紛打卡,在鄉村振興展示館的農特產品展示區,蓮子、小籽花生、麻面南瓜等農特產品,深得游客喜愛,爭先購買。 “4個村聯合起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發展道路寬了、致富能力也強了?!敝炜阪偼蹩哟妩h支部書記盧遠由說道。 朱口鎮是全國農業產業強鎮,但是轄區部分村莊存在多、小、散等特點,嚴重制約村集體發展。為改變各村發展不平衡問題,朱口鎮黨委改變各村黨建工作“單兵作戰”的傳統思維,深化“跨村聯建”,由王坑村黨支部牽頭,與地域相鄰、土壤相似的石輞、寨色、赤坑等村成立將溪片聯合黨總支,聯合打造了“特色種養、農旅休閑、娛樂體驗”三大特色產業,打破了將溪片村莊因為分散,從而制約村集體發展的桎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立足特色富硒資源,推行“黨總支+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由黨總支領辦成立碧豐源專業合作社,注冊“朱口小籽”“朱口仙子”農業特色品牌,流轉盤活富含硒元素的閑置農田和荒山,帶動農戶推廣種植小籽花生3200余畝、青梅6000余畝、巖茶4500余畝,逐步建成將溪片富硒康養農業示范園,并先后落地朱子家茶、青梅產業園、小籽花生深加工等項目,全力打造優質特色產業集群,帶動聯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3萬余元。 激活鄉村善治“源動力”,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說理亭’讓老百姓有地方說理,這不,幫我挽回了洋芋減產的損失?!碧崞稹罢f理亭”,泰寧縣大田鄉料坊村村民老廖直豎大拇指。 前段時間,料坊村水渠硬化項目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破壞了老廖在水田里種植的洋芋,村干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及時將問題記錄在“點單”表上,并聯系相應的“說理”服務能人進行“接單”。在“說理亭”服務隊員的調解下,施工方賠償了老廖洋芋受損款1000元。 壘際村機耕路修復、諳下村防護欄建設、料坊村水渠建設等村民急需的項目建設在說理亭下由兩委“統單”上報推動實施,宅基地歸屬糾紛、山林土地糾紛在說理亭下由能人“接單”化解握手言和,村民們贊不絕口。 這都要得益于泰寧縣大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扎實開展“五到五訪五促”活動,在各鄉(鎮)推廣“155”能人服務工作機制,通過推行“村民點單、兩委統單、能人接單、黨員跟單、群眾評單”的五單工作法模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堡壘強心、黨群連心。縣、鄉黨員領導干部常態化深入掛包村、相對困難戶、民營企業、在建項目等,主動下沉一線辦實事、解難題,今年以來幫助解決民生難事1360余件。 實干篤行,奮楫爭先。近年來,泰寧縣始終聚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深入實施“村干部素質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村干部強村治村能力。通過持續深化“跨村聯建”黨建模式,因地制宜實行了黨建聯盟、多村捆綁、村企共建等聯建機制,抱團發展文旅康養、筍竹加工、漁業養殖等產業,推動各村村財年均增長20%以上,譜寫泰寧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篇章。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