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22日訊(通訊員 黃春枝 寧雪蓮 文/圖)“目前12條生產線已全部投入使用,可以保證每天100至120噸的生產加工發貨……”7月21日,在老區蘇區建寧縣,擁有全球先進生產線的先正達集團中國水稻種子供應鏈創新中心正在繁忙運轉。 近年來,建寧縣持續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以建寧“五子”、文旅、紅色研學為紐帶,因地制宜實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跨村聯建”“跨企共建”黨建模式,推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聚企成“鏈”,凝聚發展合力 本月初,建寧縣種業產業鏈黨委黨群服務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成為建寧縣服務企業、助力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紅色陣地。 激活“鏈”上資源,以“鏈主”帶動“成鏈”。針對種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難、同步難、配套難等現象,建寧縣試點推行“跨企共建”,以先正達集團為“龍頭”,串聯全縣32家種業企業,吸納金融、人才辦、農業農村等12家黨建共建單位,定期組織開展輪值活動,解決生產技術升級等方面問題60余項。 聚企成“鏈”,融合發展。不久前,產業鏈上華谷高科與天力種業兩家企業借助黨建聯建成功“結對”,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雙方降低了生產成本,還促成了省級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成功申報。 “產業鏈黨委以‘聯’促‘鏈’,實現‘黨建鏈’和‘產業鏈’的雙向奔赴?!苯▽幙h現代農業產業園副主任何方剛介紹,當前,產業鏈黨委正在加速推進組織融合、資源整合、人才聚合,發揮“鏈主”黨組織協調優勢、“鏈上”機關單位黨組織服務優勢,有效鏈接近百家上下游企業,成功合作選育文兩優香絲等雜 交水稻新品種19個,2家本地種業企業獲得省級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官常村種植靈芝 聚“鏈”成勢,推進抱團發展 炎炎夏日,坐落在群山之間的官常村松青竹翠,在郁郁蒼蒼的竹林之下,一棒棒褐色的靈芝整整齊齊地冒出來?!按蠹s一個月后,這些‘寶貝’就能有收成啦?!可匠陨健?,不僅要有新吃法,還要帶著大家一起共同致富?!边@是官常村黨支部書記揭福球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 從“先富”帶動“共富”。官常村是典型的高山村,產業少而散、山林失管、土地拋荒,面對這樣的困境,黨支部發動村內5名黨員先行先試種植高山茭白、竹蓀、養殖鱘魚等積累經驗,取得初步效益后,吸納39戶村民投資入股合作社,5年內僅靈芝種植收益可達40萬元。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惫俪4妩h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做法吸引了周邊村莊的注意,“我們按照產業相近、資源相通的原則,將官常村和周邊的洋坑、臺田等四個村串聯起來成立高山村聯村黨總支,既解決了產業發展的規模限制,又打通了技術交流壁壘。”均口鎮黨委組織委員牛曉田高興地說。 目前,高山村聯村黨總支正在積極申報高山稻花魚、高山鱘魚、高山優質稻等產業注冊商標,推進高山村的特色產業走出大山,走出一條攜手共富的新路子。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