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萬元,成交!”7月26日,在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交易平臺上,一場圍繞三元區陳大國有林場林業生物資產票據的交易在經過數輪競價后,最終以16.1%的溢價率順利完成。這一交易項目位于陳大鎮碧溪村,總畝數134.6畝,掛牌價42萬元,共有3家意向受讓方參與線上競價。 “這是以林業生物資產票據為樣本的‘林票2.0’首次實現市場化交易,代表著三明探索多年的林票正式獲得市場認可。”三明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武輝表示。 2019年底,三明市在全國率先探索“林票1.0”改革試點。通過將合作共有林權份額化、價值化,讓林農能夠憑借林票按份額獲得收益,也可通過質押貸款、流轉交易等方式變現。“但是‘林票1.0’只能在村集體成員內部流轉,市場化交易難、流通性不足,‘林票2.0’的成功交易,為社會資本‘進山入林’開辟了新路徑,有效回答了‘錢從哪里來’的林改之問。”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交易部負責人詹光丹介紹說。 “鼓勵探索林權資產折資量化的林票運行機制,增強森林資源資產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中辦、國辦印發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求。2023年10月,三明市林業局報送《關于開展林業生物資產票據試點的報告》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示,支持三明在全國率先開展試點。 借助滬明對口合作機制,三明引入上海交易集團的專業力量,開展森林資源要素化、資本化、金融化的創新研發,設計制發了全國首張林業生物資產票據,將森林經營主體的林木資產折資量化形成電子化資產憑證。 今年4月,省金融監管部門批準林業生物資產票據作為新增交易品種。三明林票在資本市場正式取得屬于自己的“入場券”。武輝表示:“‘林票2.0’不僅可以交易、流轉、質押,還可以由金融機構或資產管理機構通過信托計劃或資管計劃認購,打通了社會資本直接投資林業的新渠道。” 社會資本“進山入林”,為林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作為首筆林票市場化交易的最終競買方,三明市梅列明林林木采伐有限公司負責同志表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這片林地在國有林場的經營下,一定會有良好的市場預期。成功交易的陳大國有林場,計劃著利用這筆交易收入進一步提升林場經營水平。 (全媒體記者 陳 睿 曾鳳清 陳 渴)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