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5日報道(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肖丹 曾惠輝 文/圖)7月31日,搜救犬“女冰”成功將走失的78歲老人找回,立了大功。一時間成了“網紅”,在互聯網上刷屏。 搜救犬成功尋回走失人員。 “女冰”來自尤溪閃電搜救犬基地,位于梅仙鎮半山村,是三明市首家民間公益搜救犬基地。基地成立于2023年10月,截至目前,基地有隊員10名,以及“雪寶”“女冰”等20只搜救犬,共開展50多起搜救任務,實現“人犬合一” ,全力以赴打造一支“搜救奇兵”。 成立基地 致力閃電救援 80后張朝煒服役期間是一名裝甲兵,退役后回鄉發展,現為尤溪閃電搜救犬基地隊長。在成立搜救犬基地之前,他曾是縣內一家公益救援隊隊員。 “2年前,我和隊友鄭文明參與了一起搜救任務。當時,大家循著走失人員失蹤位置的各個分岔路,翻了好幾座山仍找不著人。次日,在距離搜尋位置不遠處發現了遇難的走失人員。”如今回想起這件事,張朝煒仍感揪心不已,自此,他意識到傳統搜救方式的局限性。偶然間,他了解到搜救犬的優勢,便與好友鄭文明、張仰思等商議嘗試訓練追蹤搜救犬,建立一支以追蹤搜救犬為主的公益救援隊,提供免費救援服務。 張朝煒深知,時間就是生命,救援需用閃電速度開展,因此就取名尤溪閃電搜救犬基地。因史賓格犬具有性格友好、身姿靈活等優勢,2023年初,鄭文明與張朝煒各自購買了一只史賓格犬,分別取名為“雪寶”和“女冰”。 搜救犬與隊員參加救援演練活動。 “‘女冰’是一只很出色的追蹤搜救犬,它出生3個月后,我就制定了訓練計劃,目前已多次成功尋回走失人員。”張朝煒說,最初因缺乏經驗,除了上網搜索相關視頻教程,他們還相繼到三明市消防支隊以及福州、江西等地搜救犬基地學習。 去年10月,在梅仙派出所的協調幫助下,尤溪閃電搜救犬基地正式成立,并在半山村一處遠離居民區的院落里建起了訓練場地。為強化隊員與搜救犬的救援能力,基地除了開展服從訓練、障礙訓練等搜救犬日常訓練科目,還邀請不同年齡層次的志愿者扮演走失人員,開展每周一次的實戰模擬訓練。 “我們會設置不同的搜救場景,讓志愿者在城區、山地等區域無規則運動后隱藏起來,隨后派出搜救犬展開搜尋。其間,我們會借助‘兩步路’軟件各自記錄志愿者與搜救犬的路線,以便后期復盤。”隊員陳炳舟說,只有持續加大訓練量,才能激發搜救犬的極限,快速完成搜救任務,“此外,基地還與福建省城市之光搜救犬基地、三明市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結成共建單位,聯合開展多種形式的實戰追蹤訓練和救援任務。” 多方聯動 開展公益救援 2023年11月25日晚,基地接到尤溪縣退役軍人火箭救援隊的聯動請求,稱中仙鎮一位老人走失。鄭文明、張朝煒當即帶上2只搜救犬趕往現場支援。一路上,搜救犬沿著山路尋找,逐步縮小和鎖定走失老人的大致活動范圍,為救援工作指明了方向,最終在次日清晨5時30分,安全尋回老人。 有了這次搜尋任務的成功經驗,針對山地遇險救援情況,基地定下了標準搜尋方式,即由3名隊員組成搜救小組,其中1人為引導員,負責牽引搜救犬;1人為負重員,攜帶物資以便及時為搜救犬補充體力;另1人為車輛保障員,保障救援人員隨時隨地用車。 “包里裝有礦泉水、急救包和狗糧等物資,近50斤。在執行任務時,我得背著物資緊跟著搜救犬,一跑就是一整天。雖然過程挺辛苦的,但每次救到人后,我都感到特別有成就感。”21歲的黃蒼是負重員,為了學會訓練搜救犬,他曾在基地住了3個月,與20多只搜救犬、護衛犬朝夕相伴,并負責日常喂養等工作。 執行任務前,隊員和救援犬交流。 4月12日,基地還參與了一起搜尋臺溪鄉老人走失的任務。“當天下著雨,參與搜救的人數過多,這直接導致走失人員的氣味和足跡被破壞。所以,我攜帶‘女冰’按照5公里、10公里的區域劃分展開細致排查,經過不斷嘗試追蹤,終于在一片茂密的蘆葦叢中發現了老人。”張朝煒回憶,當時由于天涼,老人蜷縮成一團,身體極其虛弱。大伙將老人抬下山后,還對其進行了身體檢查。 作為縣內唯一一家公益搜救犬基地,尤溪閃電搜救犬基地除了與縣內公益救援隊伍聯動,還相繼協助大田、德化、閩清等地開展救援任務。 在單個救助事件過程中,隊員們的熱情很高。但救助事件過后,大伙仍得面對維持基地長久運作的人、財、物困難。“建立這個基地已經花費了20多萬元,皆由隊員自掏腰包,這讓大伙感到了些許壓力。要想基地作為長久事業經營,就得積極探索自身造血能力,因此,我們也在學習其他民間公益救援隊的成熟經驗,同時也希望能獲得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張朝煒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