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際溪村針對江家坊老舊房屋統一進行外立面改造,新建農房嚴格按照立面圖集管控制度,整體打造協調美觀、彰顯本地特色的鄉村建筑風貌,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居民生活環境。截至目前,已完成9棟農房外立面改造。 在改造建設中,際溪村秉承“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埋、不讓鄉村失去鄉村特色”的規劃設計宗旨,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使村容村貌煥發濃厚的田園文化氣息。 “曾經的貧困村就是這樣修建、改造,一步一步脫離貧困的。”際溪村村書記林永勝說。 2012年,際溪村雖自然風光條件優越,但村民由于缺乏資金和改造意識,大部分在家務農,土地收益微薄。破解際溪村貧窮落后的面貌成為村里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解決呢?2014年,在一次閩臺項目對接活動中,際溪村抓住了機會,他們同臺灣上趣團隊談判成功,于是,世間有了一個“耕讀李家”,一方農耕樂園,一處心靈原鄉。 “耕讀李家”不僅僅是一個項目,還是際溪村的振興之路。 讀隅山居、星空民宿等,一大批外地企業在際溪村進行項目建設,各路投資者共同振興際溪村,形成了新型旅游產業集聚,把“耕讀李家”建設成美麗鄉村項目、旅游文創項目等,項目內涵越來越豐富。 在這個過程中,際溪村不斷斬獲金字招牌,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際溪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柏油村路、騎行慢道、生態停車場等30多個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實現了生態宜居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目前,全村從事旅游業村民300多人,開辦農家樂12家、民宿23家,床位208個。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際溪村2023年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6萬元,村財收入35.7萬元。 “耕讀李家”猶如一石激破水中天,使際溪村的鄉村振興不斷呈現新局面。 近期,際溪村還通過微整治、微改造,引導村民整治菜地,因地制宜利用本地樹種、鵝卵石、石臼等鄉土元素,提升江家坊小組房前屋后的田園景觀,打造“耕讀文化”鄉村旅游示范樣板區,吸引游客前來體驗。今年以來,際溪村接待游客約2.3萬人次,寫生11982人。 “我們還邀請了臺灣團隊對房屋進行適老化設計,包括梳理動線、補全功能、修繕建筑和排除隱患等,幫助際溪村形成生態旅游、休閑農業、精品民宿等‘生態+’融合產業體系。”際溪村村書記林永勝介紹道。 近年來,際溪村以項目為載體,聘請臺灣團隊對際溪村開展陪護式規劃建設服務,成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工作專班,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