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娟經營的生態茶園。吳德堋 攝 林秀娟于1999年開始制茶,是尤溪縣沈熹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也是三明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尤溪綠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其制作的閩心系列茶葉已經成為了高端有機茶的精品代表,多次奪得省市縣茶評會的茶王、金、銀、優質茶等獎項。 “只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因此,制作品質好茶的秘訣就是建設自然調控能力強的生態茶園。生態茶園在土壤管理、植被保護等方面更加注重生態平衡,茶樹只有在最佳環境中自然生長,才能產出天然、有機和高品質的茶葉。”林秀娟說,多年前,通過多次炒制對比,她發現原生態茶園種出的茶葉,經過炒制后色澤較綠,經沖泡后茶香四溢,口感也更甜醇。若是施加了很多化肥的普通茶園種出的茶葉,炒后的色澤偏暗綠,口感也沒那么清透。 林秀娟在制茶。 尤溪縣森林覆蓋率達78.48%,為茶產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為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到實處,從源頭守好茶葉生產第一關,近年來,尤溪縣大力推廣綠色生態茶園技術模式,指導實施“一花一草一木”茶園土壤修復與景觀新模式項目,強化茶園生態改良、綠色防控、高效機采配套等五新技術,并將茶葉生產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規范茶葉農殘監測制度。同時,還通過實施“龍頭企業+合作社+茶園+農戶”的發展模式,統一種植標準,統一加工,指導茶企、茶農改造升級清潔化加工設備,實現生產加工規范化、標準化、清潔化、生態化。 在發展綠色生態茶園的理念指導下,林秀娟嚴格遵循自然規律推廣實施現代生態茶園建設,采取施加有機肥和生物防控技術等管理手段,有效提高茶園養分,進一步提升茶葉品質與產量。其間,她積極帶領茶農按照農時節令采摘茶葉、修剪枝條等,通過套種紫云英、油菜花等綠肥作物代替傳統施肥,讓天敵昆蟲吃掉害蟲的方式形成茶園內食物鏈,有效減少茶樹病蟲害發生。為了保護茶葉種質,她承擔起坂面鎮際頭村湆頭山仙茶保護區建設項目,相繼進行了道路溝渠修繕、扦插移植擴繁等保護建設。此外,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她采取遵循生態平衡的有機化管理方式,帶動16戶茶農種植梅占良種茶園180多畝。 林秀娟指導茶農采摘單芽。 “學了生態種植技術后,不僅春茶發芽壯、色澤好、香氣濃,每畝還能增產單芽青葉約10公斤,賣的價錢也更高了。我現在都不用外出務工,每年靠著這片茶山一年也能賺10多萬元。”茶農林六備在坂面鎮經營有20多畝茶山,她直言生態茶園的綜合效益高。 目前,尤溪縣茶樹良種覆蓋率超95%,其中茶園10.05萬畝,茶葉企業215家,涉茶人員達4.5萬人。2023年全縣干茶產量1.6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18億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