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4日訊(通訊員 朱偉捷)近日,三明市將樂縣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涉企業合同糾紛,以“法治”促“營商”,以調促執,化解了雙方近3年的糾紛,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2021年張某二人承建三明某項目工程,其中該項目中的吊車業務由某機械公司進行作業施工,2021年12月31日經雙方對賬結算,張某二人對某機械公司的應收賬款85000元簽字確認。后經某機械公司多次催款無果,張某二人簽訂了《付款承諾保證書》,承諾于2023年1月15日前付清吊裝費,逾期按日息千分五支付利息。2022年9月3日某機械公司收到張某二人支付的吊裝費12,000元,尚欠某機械公司吊裝款73,000元。現某機械公司訴至將樂法院,請求判令張某二人支付剩余吊裝款73,000元及相應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第一時間聯系了某機械公司及張某二人,了解到張某二人因一直未收到案涉工程結算款,其他承包項目也均虧損,無力承擔該筆費用,二人現今也是在外務工維持生計,當前條件只能在減免利息的情況,分期支付吊裝款。某機械公司表示公司機器均系貸款購買,每月均要償還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其在外也被拖欠數筆款項未收回,公司經營也困難,否則也不會起訴張某二人,不同意減免利息。調解陷入僵局。 庭前承辦法官雙方坐下喝擂茶、聊天的方式開展調解工作,雙方面對面一坐下,氣氛就緩和不少,少了電話中的劍拔弩張,承辦法官引導雙方談起現今的經濟環境,雙方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述說了這幾年開展業務的不易,法官看準時機再回到案件本身,梳理案情,雙方均表示,能理解對方的難處,愿意都退一步。某機械公司表示愿意減免逾期利息。張某二人表示愿意年底之前一次性付清所欠吊裝款,并保證若未依約履行將支付從起訴之日起的利息。就此雙方事了,握手言和,并表示今后也會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互相幫襯,度過艱難期。 近年來,部分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壓力增大,一場調解不僅能保障債權的實現,也能縮短還款周期、降低訴訟成本,實現雙方共贏。今后將樂法院也將秉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辦案理念,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