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8日訊(通訊員 江喬君 文/圖)這個暑假,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育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江西井岡山、福州第七中學等地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愛家鄉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和家鄉自豪感,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福師大“化學人”探索紅色基因傳承的化學方案 日前,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閩贛紅·山海情”實踐隊2024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圓滿結束。在為期9天的實踐中,實踐隊深入學習井岡山革命歷史,充分挖掘紅色資源中的化學元素,致力于點燃化學“星星之火”,賡續傳承紅色基因。 福建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實踐隊到革命遺址實地研學 師生們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三灣改編歷史課,深刻理解黨的領導是革命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聆聽井岡山和井岡山斗爭主題講座,深入了解井岡山的革命歷史,汲取砥礪奮進力量。近距離參與“革命后代談初心與家風”分享會,聆聽革命先輩的初心故事,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事跡;通過參與國防教育和衛國戍邊主題宣講,學唱《紅星歌》等經典革命歌曲等方式,進一步點燃愛黨愛國的熱情;在黃洋界保衛戰舊址、八角樓革命舊址、小井紅軍醫院、大井朱毛舊居、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等革命遺址實地研學,重溫紅色記憶,賡續紅色血脈。 實踐隊開展紅色主題科普課程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深入挖掘井岡山紅色資源富礦,精心梳理井岡山紅色資源中的化學元素,建立化學科普與井岡山紅色資源相融合的素材庫,推進化學科普與紅色教育雙線并行。實踐隊巧妙地將化學科普與紅色文化相融合,以井岡山革命故事為載體,通過圖文講解、演示實驗、手作實驗等形式,設計開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中的化學奧秘》等主題科普課程。此外,實踐隊積極探索化學科普與紅色文化相融合的多元路徑,將化學元素融入井岡山紅色文化主題科普手冊和文創中,以生動鮮活的形式向游客宣傳井岡山紅色文化中的化學知識,井岡山紅色文化與化學知識的融合共生為化學科普和紅色教育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舉辦“推普+推方”語言文化宣傳活動 近日,一場主題為“語韻中華,鄉音共鳴”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系列宣講之“推普+推方”語言文化宣傳活動在福州第七中學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策劃發起,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加深了大家對普通話與方言的了解與認知,實現地方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有機融合,激發了在校高中生對祖國語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現場開展方言保護活動 活動現場闡述了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重要性,以及方言作為地域文化活化石的獨特價值。通過生動的講解與互動問答,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并行不悖的深刻內涵。 在“方言歌曲鑒賞會”游戲中,學生們根據歌曲片段回答歌名和歌詞所用方言;“方言‘話’家鄉”游戲為現場師生提供大膽開口說方言的機會。文化展示環節,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吳陳歡、張德浩同學帶來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閩南樂曲《望春風》,悠揚的旋律中傳遞著濃濃的鄉情與文化韻味。福州第七中學武術隊的同學們則以一場精彩絕倫的舞龍表演,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讓師生們在熱烈的氛圍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活力。 福州七中學子舞龍展示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趙碧山寄語青年學子要深刻理解語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在高三階段只爭朝夕勤勉于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福州七中黨委書記邱曉興表示,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次響應號召促進國家語言文字推廣的生動實踐,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情致敬與傳承,為師生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文化交流與學習機會,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主義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