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三明泰寧縣上清溪景區“幸福鯉”宣講小分隊隊員黃盛騰在撐排的同時,也樂此不彼地同游客們分享學習全會精神的心得體會。 “幸福鯉”宣講小分隊面向游客宣講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全會精神走進千家萬戶,泰寧縣組建一個由景區排工組成的“幸福鯉”宣講小分隊,他們始終堅持學習新理論,在工作中把黨的“好聲音”傳遞給每一位國內外游客,像黃盛騰這樣的宣講員不勝枚舉。 近年來,泰寧縣始終牢記重要囑托,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創造了縣域旅游發展模式的“泰寧路徑”,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綠色是泰寧的發展底色。為了讓底色更加燦爛,泰寧積極探索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路子,“中國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4年來,投入保護資金10多億元,實施遺產地管理、服務和生態保護項目。組建遺產保護執法分隊,建成智慧旅游大數據中心,利用互聯網、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智慧旅游監管手段,對遺產地資源、景區、河道進行巡查管控。 黃盛騰向同行們宣講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此外,在全省率先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征收制度和遺產地村莊生態公益林補償、率先開展低碳景區試點創建,首創實施遺產地村莊“節材改燃”政策;購置了全省最大垃圾清理船,常態化開展湖面垃圾清理。一系列舉措,讓泰寧遺產保護成為中國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成功樣板。 今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部署了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等重點任務。 如何讓發展更有溫度,實現從綠色生態到美好生活?泰寧縣把旅游與鄉村振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人居環境整治全過程,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使綠色發展成為富民惠民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泰寧縣上青鄉崇際村鋪展。一棟棟鄉村小別墅錯落有致,美麗的丹霞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三五村民正在村內生態休閑步道內散步,十分愜意。 “以前村里臟亂,現在像個大公園,村民們每天都要去生態休閑步道走走。家鄉這么美,我很自豪!”提起村里的變化,村民肖大叔贊不絕口。 在泰寧,像崇際村這樣的“畫中農村”不在少數。泰寧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起點編制鄉村振興發展規劃,一以貫之推廣以“粉墻、黛瓦、坡頂、翹角、馬頭墻”為標志的泰寧本土建筑風格,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要求體現在鄉村建設全過程,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田園鄉村。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