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8日訊(本網記者 練為泉 蔡曉卿)8月28日上午,以“筑牢法治根基 端穩中國飯碗”為主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以下簡稱《糧食安全保障法》)知識競賽決賽活動在三明市舉辦。本次活動是全省第一次舉辦《糧食安全保障法》的知識競賽活動,活動由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指導,三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辦,福建日報社東南網和三明市糧食行業協會協辦。福建省糧儲局,三明市委辦、市人大辦、市政府辦、市政協辦等30家部門單位以及10多家糧食企業在決賽現場觀賽。 《糧食安全保障法》知識競賽決賽活動。東南網記者劉惠萍 攝 三明市牢記重要囑托,市發改委(糧儲局)在今年開始著手準備糧食安全宣傳教育,8月決定組織開展《糧食安全保障法》知識競賽活動,積極組織全市糧儲系統干部職工參加競賽,提高隊伍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能力。8月27日《糧食安全保障法》知識競賽預賽舉行,全市共有12支代表隊36名選手參賽,寧化、大田、將樂、建寧、沙縣、市區等6支隊伍勝出,參加決賽。 決賽現場。東南網記者劉惠萍 攝 決賽在《稻田里的中國夢》節目中拉開帷幕。省糧儲局執法督查處處長鄧勝祥為競賽致辭。經過決賽角逐,大田縣代表隊獲得競賽第一名。在競賽結束后,市政府副秘書長羅松彬對各代表隊比賽中的表現進行點評。在開展競賽的同時,組織全市范圍內對《糧食安全保障法》的普及學習,在競賽決賽時,在東南網三明站的視頻號、抖音號進行線上直播,向群眾普及《糧食安全保障法》的相關知識,數千群眾參與線上答題。本次知識競賽主要圍繞《糧食安全保障法》及相關法律知識為主,競賽題型分為單選、多選、填空、判斷,設置必答題、搶答題和風險題等環節,邀請知名教授指導本次競賽題型及內容,涵蓋耕地保護、糧食生產、糧食儲備等內容,競賽內容豐富。 此次活動不僅鍛煉隊伍,線下決賽現場氣氛熱烈,選手們精神飽滿,現場氣準確答題,展示了扎實的理論功底;線上直播間的網友熱情高漲,參與到學習的盛宴中來。此外,活動發放《糧食安全保障法》宣傳手冊200余份。 今年以來,三明市新增2家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全市應急加工企業達到23家。三明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41萬畝、總產量穩定在94萬噸以上,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單位。三明市通過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中國稻種基地”建設,累計有229個水稻新品種(組合)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培育省級以上糧食龍頭企業18家,2023年全市雜交水稻制種面積34.6萬畝、產量7萬噸,2024年制種面積超過35萬畝。近5年,三明市共補充耕地3.02萬畝、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任務,連續24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年均新增建設占用耕地面積比例全省最低。 市發改委(糧儲局)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以賽促學、以賽促能,推動“以賽促學、以學促干、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生動局面,為構建更高水平、更有效率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作出三明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