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數字智能、電氣化生產模式,讓尤溪瓶栽銀耳生產勞動強度降低、作業機會增加、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產能提高。(謝章輝 攝) 東南網9月2日訊(通訊員 吳學生 陳金華 謝章輝)金九銀十豐收季節,正是銀耳栽培、采摘的黃金時段。在全國最大的銀耳瓶栽工廠化生產基地的福建省尤溪縣,每天有近5噸的干銀耳從這里銷往國內外各大市場,市場份額占全國比重達10%。 尤溪縣是全國首個實現銀耳瓶栽的縣城,朵型完整、色澤金黃、軟糯溫潤、入口嫩滑的產品特征深受消費者青睞 。 近年來,該縣將食用菌產業作為關鍵環節和農民增收新的突破口,著力科技興農戰略,推動清潔能源應用,打造地域特色品牌,讓瓶栽銀耳結出“幸福果”。 國網尤溪縣供電公司員工定期上門為企業檢查光伏發電設備運行情況。(陳金華 攝) 位于福建省尤溪縣洋中鎮的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目前單體規模全國最大的銀耳瓶栽工廠化企業,日產銀耳鮮品48噸的兩條全自動銀耳瓶栽生產線,從菌種原料選取到瓶栽種植,再到銀耳烘干,均實現全流程數字智能、電氣化生產。 企業通過安裝在屋頂上光伏板的發電,大力推廣與使用清潔能源。即將建設的蓄能設備 ,將實現富余能源錯峰儲存并與電網形成互聯互補。改進的空氣凈化、高溫滅菌、水冷變頻等設備的充電功能,保證了銀耳成長24小時處于“溫室”環境中 。“以電代煤”改造后的熱泵智能烘烤,做到產品烘干過程省時、省心、省力,成本降低。全流程的智能化、工廠化生產,在保證產品綠色環保的同時,更是降低損耗、減少用工成本。 新型電力系統的建成,有效推動尤溪縣瓶栽銀耳生產企業提質增效,且生態環保。(陳金華 攝) 據國網尤溪縣供電公司發建部周輝丹主任介紹,祥云生物綠電技改項目的實施,是近年來該公司發展和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積極消納風光等清潔能源的一個縮影,具有十分可觀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應。企業每年利用光能發電約330余萬千瓦時,節約生產成本170余萬元,產能也提升近5%,相當于每年減少40.6萬砘標準煤的使用和110.4萬砘二氧化碳的排放。 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美了鄉村,強了企業,富了百姓,也讓企業使用的80%本地戶籍職工勞動強度降低,作業機會增加,家門口就業的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機械化流水化作業讓我們工作輕松了不少。這兩年光伏發電設備的投入,生產也更加平穩了,我們的收入和福利也有所提高。”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職工陳淑清如是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