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戰員參觀建寧“反圍剿”紀念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東南網9月5日訊(通訊員 溫北堯 上官培堅)今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湘江戰役90周年。不管歲月如何變遷、時代如何發展,形勢如何變化、體制如何轉改,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自1988年建隊以來,一直立足老區蘇區優勢,深度挖掘紅色文化,激活紅色基因,強化紅色資源傳承利用,做深做實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造消防工作經驗、高質高效建設消防救援隊伍、全力全策化解消防安全風險,讓紅色精神閃耀新時代光芒,加快推動隊伍新質戰斗力向全維、全域方向發展,以高水平新發展理念助推革命老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戰員參觀寧化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 五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落戶 人人當好長征精神的傳承者 紅色是共和國的底色,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政治底色。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駐守在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上,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全市17個消防救援站歷年來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搬”進353處革命舊址遺址,用長征精神建隊育人,堅定理想信念,培育戰斗精神,聞警即動、沖鋒陷陣、舍生忘死,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進一步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 建隊36年以來,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始終注重隊伍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紅色基因教育,教育引導一代代指戰員飲水思源,把紅色基因植入血脈、融入靈魂,用生命守護生命,以英勇和擔當鑄牢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五個支隊級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三明市中央蘇區革命紀念館、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和寧化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與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掛牌落戶,每年組織指戰員開展“唱一支紅軍歌、聽一堂傳統課、讀一本紅軍書、走一段長征路、掃一次烈士墓”必修課,每逢新消防員入隊時第一課必是“紅色接風課”,每逢老消防員離隊時第一句寄語必是“紅色送行信”,走紅軍路、體紅軍情、悟紅軍魂,處處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時時接受紅軍精神的洗禮,用青春和熱血創造無愧于歷史、無愧于黨和人民重托的光輝業績。支隊先后榮記集體三等功和二等功、3個隊站榮記集體二等功、13個隊站榮記集體三等功,4名指戰員榮記個人一等功、18名指戰員榮記個人二等功,鄭忠華消防救援站2次榮記集體二等功、榮獲“一星級全國青年文明號”“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福建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等各項榮譽。 消防救援事業在紅色基因傳承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榮獲“全國學雷鋒最美志愿者”“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福建省第八屆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第二屆福建省國防人物”“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的消防戰線上永不退休的“老兵”謝曉暉,出生在革命老區龍巖,從小就對紅軍故事耳濡目染,成長在革命老區三明,在消防工作中傳承長征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歷經2004年一場火災磨難的他,意志沒有消沉,退役不褪色,退休不退崗,積極投身于消防公益事業,創新組建“謝曉暉消防宣傳志愿服務隊”和遍布三明353處革命舊址遺址的11支消防宣傳志愿分隊,常年進鄉村、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養老院,把消防安全知識送進千家萬戶,成為山區消防安全的“吹哨人”。“我不想消費榮譽,我還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謝曉暉口中說的“有意義的事”就是一輩子堅持做好消防志愿服務一件事。至今,三明市已有超過300余名消防志愿者,常年定人定村定時進村入戶宣傳消防常識。據不完全統計,進村宣傳3萬余次,培訓人數20萬余人。 三明沙縣現代化實戰消防綜合訓練基地鳥瞰圖 實戰消防綜合訓練基地落地 人人當好搶險救援的主力軍 練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始終聚焦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和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大職責,聚焦“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求,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牢固樹立戰斗隊思想,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建好總體規劃面積為6135畝的三明市沙縣現代化實戰消防綜合訓練基地,涵蓋地震、臺風、水、火、化危、交通等28類常見災種救援實戰化基地訓練。支隊堅持因地制宜依法治訓、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訓練隊伍,堅持練體能與練技能、練指揮與練戰術、練協同與練保障相結合,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全面提升隊伍指揮協調能力、精準布兵能力、專業救援能力、機動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全面提高應對復雜災情的實戰能力。比利時、西班牙、匈牙利、泰國、羅馬尼亞、韓國、波蘭、阿曼等國際消防專家紛紛慕名而來,國內外相關救援人員近萬人到基地開展調研交流、教學培訓。 2024年6月份,福建省應急廳和三明市政府聯合舉辦闖世界繩索救援技術交流賽,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泰國等21支國內外救援隊伍同臺競技,參與關注賽事人數近千萬人。9月份,福建省應急廳和三明市政府還將舉辦2024三明闖世界水域救援、搜救犬等系列技術交流賽。 走進沙縣現代化實戰消防綜合訓練基地,遠遠望去就可以看到“一群人、一條心,一直堅持走下去”這條醒目的標語,這是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白沙路特勤站政治指導員呂志龍帶領65名“火麒麟”團隊隊員的座右銘。他們憑借著這股“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實現了國內規模較大、場景功能最全、國內資質首創的室內煙火特性訓練基地,填補了國內CFBT理論研究空白。同時,還在煙火特性基礎理論、火場態勢感知、基礎技戰術應用和裝備應用訓練提升的基礎上,自主研發10類21種模型屋實驗,形成緊急撤離技術、策略性通風技術等51個精品教學培訓課程,還編撰了全國首部CFBT室內煙火特性訓練技術用書。 “不打勝仗,養咱干啥?”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水麒麟”團隊25名同志敢為人先、主動謀變,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自主設計了首座“單組泵雙流道”內河急流水域救援訓練基地。水域救援訓練基地的外場超過5000畝,常年氣溫在0℃以上、無結冰期。此外,平靜水域、急流水域和潛水救援3大水域救援外場訓練場景同步投入使用。全年均可開展教學培訓,具有設施先進、訓練周期長、天然水源訓練等特點。 為了應對福建省地質構造復雜且多條斷裂帶貫穿全省縱橫交錯的特殊地理環境所可能面臨的新災害,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緊緊圍繞主力軍和國家隊的定位,推進救援理論、救援方式和救援力量的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應對處置地震災害事故風險的能力,建設以“一軸一帶六區”設計理念的地震訓練模塊,以實戰化為導向還原現有實戰案例,規劃城市街道地震救援、地震后城市淹沒救援、地震后城市火災救援、地震后水域工程(堰塞湖)災害救援、道路交通橋梁隧道、山體滑坡泥石流次生災害等9個地震救援訓練街景。目前,第一期總體規模約90畝的地震救援訓練模塊已建成,即將投入使用。 如今的沙縣現代化實戰消防綜合訓練基地內,新招錄消防員、畢業學員、國內國外參與煙火和水域培訓的救援人員絡繹不絕,國內高校科研團隊、國外救援專業團隊等團隊接踵而至……他們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科學施訓、循序漸進,誰都不想落后,隨時準備在惡劣、復雜、極端條件下處置各類災害事故中當先鋒、打頭陣、打硬仗、打大仗、打勝仗。 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指戰員開展室內煙火特性訓練 基層消防治理體系建設落實 人人當好人民群眾的保護神 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作為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緊的三明消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肩負守護287萬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353處革命舊址遺址的消防安全的重大使命,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不斷創新工作理念、方法、手段,全力提高全社會消防安全意識,推動消防工作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綜合治理轉變,實現消防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縣域防火力量和鄉鎮滅火力量需要充實加強。”2022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張林順提交了提升基層消防治理能力的議案,力推在三明各鄉鎮成立消防所,增強基層消防力量。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率先在全省推行“消防副校長”“消防副館長”聘任工作,通過“一人一校(館)”的模式培養消防“明白人”。三明全域141個鄉鎮(街道)成立消防安全委員會,建立有編制、有職責、有人員、有場所、有經費的“五有”消防所,全市141個鄉鎮489人深入千家萬戶開展防火巡查、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排查整改火災隱患、參與一線滅火救援,形成基層消防治理的“三明實踐”。 鄉鎮消防所的運行效果十分明顯,最明顯的就是遏制“小火亡人”數。2020至2023年全市“小火亡人”年均數對比前五年平均數大幅下降63.4%,21.9%的火災在城市消防救援力量到達前已有效控制火勢蔓延。2021年12月,全國人大消防執法檢查組充分肯定三明的消防所工作經驗,是消防改革成效中唯一表揚的城市。 有正式事業編制的基層消防治理服務中心是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解決基層末端防滅火力量不足、破解基層消防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又一探索實踐。支隊主動與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溝通,明確各縣(市區)基層消防治理服務中心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各核定2至3名事業編制、共42名專職消防員。整合執勤消防站、鄉鎮消防所、治理服務中心各工作職責,形成“一站一所一中心”融合機制,重構機制完善、上下聯動的基層消防治理新體系。 80多年前,《蘇區干部好作風》在三明這篇紅土地廣為傳唱。如今,新時代三明消防“火焰藍”在這里換羽新生,他們大力弘揚“蘇區干部好作風”,堅守“使命高于天、責任重于山”的忠誠秉性,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囑托、不忘初心,堅持“闖”字當頭,“干”字當先的工作激情,永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