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7日訊(通訊員 林生鐘 翁惠琴)大田是革命老區(qū)縣和中央蘇區(qū)縣,朱德、彭德懷、羅榮桓等20多位紅軍高級將領曾在這里領導過革命斗爭。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林鴻圖、林大蕃、林志群等一大批革命者以大田縣武陵鄉(xiāng)為中心,成立了地下黨組織,建立了抗日武裝,革命斗爭向大田各地、閩中、閩西北擴展。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瘋狂“圍剿”和血腥鎮(zhèn)壓,革命先烈信仰堅定,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為取得革命的勝利付出了重大犧牲,光輝事跡可歌可泣。 幾十年來,革命老區(qū)群眾和革命先烈的親友們擔使命,自覺弘揚先烈和老區(qū)蘇區(qū)精神,用行動及熱情謳歌新時代。 烈士親友講烈士故事 “1937年,在中華民族最為危急嚴峻的時刻,21歲的林大蕃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他的影響下,他的父親林壯謙、弟弟林大森等多位親人投身革命,最終他和11位親人都為革命捐軀,滿門忠烈,浩氣長存。今天,就讓林曉丹帶我們走進她的爺爺林大蕃烈士——這位中共閩西北特委書記短暫而光輝的一生。”9月10日至11日,由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廳主辦的“烈士親友講烈士故事”2024年閩寧協(xié)作宣講活動在寧夏銀川、吳忠舉行,主持人深情地介紹。 林大蕃是武陵鄉(xiāng)桃溪村人,1916年1月出生,20歲初中畢業(yè)拒絕國民黨大田縣黨部的高薪聘請,回到家鄉(xiāng)發(fā)動鄉(xiāng)親集資建校辦學,并出任武陵小學校長。他以學校為陣地,廣泛聯(lián)系當?shù)厝罕姾蛶熒麄骺谷站韧龅览恚瑐鞑ブ袊伯a黨的抗日主張。歷任中共大田縣委書記、閩中工委書記、閩西北特委書記兼閩西北游擊支隊政委。 1945年9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不久,林大蕃奉命率領閩西北挺進游擊隊執(zhí)行任務,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圍追堵截,浴血奮戰(zhàn)九晝夜。當年9月30日,29歲的林大蕃在永安縣西洋鄉(xiāng)內爐村被伏擊,英勇犧牲。 “我的爺爺是三明市六名黨史重要人物之一,我以《我的爺爺林大蕃》為題,帶著對親人摯愛的情感講述了他英勇抗戰(zhàn)、參加革命武裝的故事。”林曉丹說,登臺宣講自家的故事很有信服力,臺下的聽眾被感動了,常常熱淚盈眶。許多人表示,不僅深刻感受到烈士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激發(fā)了對英雄的敬仰之情。 為了把林大蕃等革命前輩的故事講好,林曉丹到深山老林里尋訪祖父戰(zhàn)斗過的遺跡;走村入戶,聽老地下黨員、老接頭戶等“五老”人員回憶...... “每次外出宣講,一到當?shù)亓⒓瓷衔枧_演練,宣講結束馬上返程。”林曉丹說,她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趕路,根本沒有空去附近的景區(qū)游玩。 從2017年開始,林曉丹參加各種紅色故事宣講比賽,獲得大田縣“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一等獎、三明市八閩英列講解員大賽志愿組一等獎、福建省八閩英列講解員大賽志愿組二等獎等榮譽。由于她愛崗敬業(yè),家庭傳承紅色基因,2021年,獲福建省職工最美家庭稱號。 林曉丹退休前是大田縣衛(wèi)健局職工,現(xiàn)為縣衛(wèi)健系統(tǒng)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大田“第二集美學村”紅色文化志愿講解員、大田縣烈士陵園志愿講解員等。她多次率團到省、市機關、部隊和鄉(xiāng)村、學校宣講,宣講場次達530多場,受教育人數(shù)近9萬人。 主動保護和宣傳 才能更好地弘揚 “國慶節(jié)前的這段時間里,我們村史館天天都有人來參觀。”9月25日,在武陵鄉(xiāng)百束村“百束之光”村史館里,今年80歲高齡的武陵小學退休教師林光漢細心地向前來參觀的游客介紹。 百束村是中央紅軍村、革命老區(qū)基點村。1929年8月20日,朱德率領紅四軍第二、第三縱隊和前委機關共3000多人出擊閩中大田,百束村是紅軍從漳平厚德進入大田武陵的首站。紅軍在鄉(xiāng)紳林笏隆住宅述祖堂設立軍部,在此宣布成立了謝武鄉(xiāng)蘇維埃政府。 在紅軍影響下,百束村的許多村民和林笏隆的家人及親友,后來紛紛參加了革命。其中,受林笏隆資助的百束學子、地下黨員林鴻圖,1937年2月在寒假結束準備返回河北省立農學院前,發(fā)展了林大蕃等人為中共黨員,建立起了武陵小學黨支部。1941年7月,林鴻圖大學畢業(yè),分配在福建農業(yè)改進處造林事務所(駐地永安)任技工,他秘密組織閩西北抗日武工隊。由于叛徒密告,第二年4月被捕,釋放后又兩次被捕,1949年6月轉押廈門并被秘密殺害。 “村史館在今年4月開館,上墻資料有紅色文化、村史、鄉(xiāng)賢名人、農耕文化、小吃文化等版塊,展出的人物有大田武陵小學黨支部創(chuàng)建人革命烈士林鴻圖,曾任閩西北工委書記、閩西北游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南平軍分區(qū)司令員等職的林志群等人。”林光漢介紹,村史館所在地是當?shù)亓质霞易宓淖陟糍F和堂,這里同時是三明市第一個婦女黨支部——地下黨大田婦女支部成立的地點,當時有婦女黨員12名。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林光漢是地下黨大田縣委委員、閩中工委地下交通員林自壽的兒子,他熱心于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宣傳,致力于紅色文物遺跡保護。在林光漢等人的籌劃下,2016年10月,百束村的林志群生平事跡展覽館落成,展出紅四軍出擊閩中史料、林志群生平事跡等;2020年11月,武陵鄉(xiāng)(紅色)家風家訓館開館,參觀者不論是在白天或晚上,絡繹不絕;2021年9月,林鴻圖故居布展...... “大田的革命斗爭史事跡很感人,也很悲壯,我們對烈士、烈屬需要更多的關心與愛護。武陵鄉(xiāng)是革命勝地,革命的時間長,革命貢獻大,烈士的事跡有待進一步挖掘整理。”作為在武陵土生土長的革命后代,林光漢了解當?shù)氐臍v史文化,他認為先烈故事、革命精神、紅色文化,應該靠本地人去主動保護、宣傳,這樣才能更好地弘揚。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