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1日訊(通訊員 溫北堯 上官培堅)自1988年建隊以來,福建省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全市17個消防救援站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搬進341處革命舊址遺址,用長征精神建隊育人。 建隊36年,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始終注重隊伍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紅色基因教育,教育引導一代代指戰員飲水思源,把紅色基因植入血脈、融入靈魂,用生命守護生命,以英勇和擔當鑄牢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在一次次重大火災事故中,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指戰員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他們心中牢記紅色基因的傳承,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成功撲滅大火,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指戰員參加中央紅軍長征四個出發地消防隊站黨史學習教育聯盟活動。 五個支隊級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設立,為指戰員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精神動力。三明市中央蘇區革命紀念館、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和寧化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等基地,成為了指戰員們汲取紅色力量的重要場所。在這里,他們聆聽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感受長征精神的偉大,進一步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堅持因地制宜依法治訓、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訓練隊伍,堅持練體能與練技能、練指揮與練戰術、練協同與練保障相結合,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全面提升隊伍指揮協調能力、精準布兵能力、專業救援能力、機動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全面提高應對復雜災情有實戰能力。 室內煙火特性訓練授課。 走進沙縣現代化實戰消防綜合訓練基地,遠遠望去就可以看到“一群人、一條心,一直堅持走下去”這條醒目的標語,這是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白沙路特勤站政治指導員呂志龍帶領65名“火麒麟”團隊的座右銘。他們憑借著這股“摸石頭過河”的精神,實現了國內規模較大、場景功能全的室內煙火特性訓練基地。 水域救援訓練基地開展授課。 為了應對福建省地質構造復雜且多條斷裂帶貫穿全省縱橫交錯的特殊地理環境所可能面臨的新災害,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緊緊圍繞主力軍和國家隊的定位,推進救援理論、救援方式和救援力量的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應對處置地震災害事故風險的能力,建設以“一軸一帶六區”設計理念的地震訓練模塊,以實戰化為導向還原現有實戰案例,規劃城市街道地震救援、地震后城市淹沒救援、地震后城市火災救援、地震后水域工程(堰塞湖)災害救援、道路交通橋梁隧道、山體滑坡泥石流次生災害等9個地震救援訓練街景。目前,第一期總體規模約90畝的地震救援訓練模塊已建成,即將投入使用。 開展消防宣傳。 “縣域防火力量和鄉鎮滅火力量需要充實加強。”2022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張林順提交了提升基層消防治理能力的議案,力推在三明各鄉鎮成立消防所,增強基層消防力量。 三明市消防救援支隊在全省率先推行“消防副校長”“消防副館長”聘任工作,通過“一人一校(館)”的模式培養消防“明白人”。三明全域141個鄉鎮(街道)成立消防安全委員會,建立有編制、有職責、有人員、有場所、有經費的“五有”消防所,全市141個鄉鎮489人深入千家萬戶開展防火巡查、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排查整改火災隱患、參與一線滅火救援。形成基層消防治理的“三明實踐”。 鄉鎮消防所的運行效果十分明顯,最明顯的就是遏制“小火亡人”數。2020年至2023年全市“小火亡人”年均數對比前五年平均數大幅下降63.4%,21.9%的火災在城市消防救援力量到達前已有效控制火勢蔓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