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召開 東南網11月7日訊(本網記者 蔡曉卿 文/圖)11月6日,第三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召開,本次論壇以“創新兩岸客家文化交流 助力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為主題,兩岸專家學者嘉賓等共約24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弘揚客家文化傳承客家精神、深化兩岸客家文化交流互鑒、推進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開展交流研討。 三明是客家大市,寧化石壁是客家祖地,兩岸客家同文同種、根脈相連,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本次論壇以客家文化為媒、促進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兩岸同胞交流交往交融,增強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當天下午,6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圍繞主題各抒己見、建言獻策,為客家文化創新發展、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在首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上成立的第一家園臺青鄉建鄉創聯盟發起人、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姜鋒在會上作題為《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未來之路》的主旨發言,他表示,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不僅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更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未來將發揮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加入三明鄉村建設,共同推動兩岸鄉村發展更深層次的融合。 三明學院教授、三明學院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蔡登秋在會上作題為《利用明臺客家淵源關系 助力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主旨發言,他表示,閩臺客家人同源同宗,親緣相承。主動借鑒臺灣文化創意經驗,推動“頂層設計”與“民間共建”相結合,促進鄉村文化資源的資本化轉化。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三明發揮客家祖地優勢,創新兩岸客家文化交流。支持三明建設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 作為大陸首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三明市依托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和生態資源等優勢,先后打造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寧化石壁客家祖地、沙縣小吃文化城等7個國家級、7個省級對臺交流平臺,實施國臺辦重點交流項目30多個,每年常規舉辦有較大影響力的各類涉臺交流活動30多場次,累計吸引了超百萬臺胞前來參訪交流。 三明市以林博會暨鄉村融合發展論壇平臺為依托,以建設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為載體,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推動兩岸文化、產業交融互鑒,不斷擦亮三明林改名片,吸引更多臺商臺胞來明投資興業、共享發展機遇。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