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25日訊(通訊員 張小霞 邱露 文/圖)在三明寧化縣濟村鄉碗窯非遺體驗館內,一排排陳設著獨屬于當地的陶碗。 濟村鄉碗窯遺址在1982年普查時被發現,窯址堆積層可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有大量青瓷,胎釉等似同龍泉窯,有碗、碟、盤、燈盞、香爐等;上層則多黑釉、赭釉產品,以碗為主,器形較小。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瓷器,都證明著濟村鄉碗窯上村是一個被自然賦予豐富的瓷土資源、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古村落。 陶碗展示 碗窯上村的制陶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當時的工匠和陶瓷藝人利用濟村鄉當地豐富的瓷土資源,開始了碗的制作,通過師徒關系和家族傳承,將制陶技藝代代相傳。 歷經七百余年滄桑,當地村民依然堅守著那份傳承不息的制陶技藝。如今,濟村碗窯村的陶藝技術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已然成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過多年的傳承與發展,濟村陶碗形成了諸多出色特質。它結構穩固、經久耐用,長時間使用,仍能維持原有形態與色澤。從選料、成型到精細修整,皆傾注匠人智慧與心血。而且,濟村陶碗天然環保,原料為天然陶土,制作無化學添加劑,衛生環保,深受當地群眾青睞 。 在物質繁多的今天,有新生亦有沉淀,碗窯土陶與時俱進,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新增體驗項目,讓參與其中的人懂得作品的珍貴,也為傳承非遺文化貢獻力量。不少游客慕名前來碗窯非遺體驗館內,體驗碗窯土陶的制作技藝。 好的工藝品,需要耐心與專業,從分選土,到攪拌、塑型和烘焙,一件成品的誕生需要經歷多道工藝??h級非遺傳承人鄧趙龍日復一日地重復著相同的動作,他邊做著手中的活計邊說道:“這些都是老一輩傳承下來的手藝,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陶藝技術,將文化傳承下去?!?/p>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