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龍燭點亮中國年 龍燭微利情亦深
2016-02-03 09:45:11顏全飚 林起煌?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澆制龍燭 “寒燈短焰方燒臘,畫角聲殘已報春。”唐代詩人方干一句行詩里的燭火,點亮了中國老百姓的年?,F代化電器化發展的當下,燭火做為照明功能逐漸消失,可是人類從刀耕火種中走來,傳統農耕文化里,燭火在祭祀儀式和一些民間傳統節日活動中依然被廣泛使用,不可缺失,而用傳統手工澆制俗稱的“龍燭”,卻日漸稀少…… 烏桕油澆制成記憶 大田縣太華鎮群團村陳占兌現年72歲,他30多歲時跟父親學手工澆制龍燭,他們一般都是在臘月十五過后開始制作,當時使用的是村莊現有的烏桕樹上結的籽,仿造古法壓榨油茶方法,榨成烏桕油,烏桕油煮沸將其含有的水分蒸發干凈后,才能作為成品澆制。 烏桕油在天氣比較寒冷時才能澆制,若烏桕油水分沒去干凈,煮熱時,其上覆蓋有一層油巴,將影響龍燭質量。烏桕油龍燭沒辦法做得碩大,頂多一對燭火半公斤左右,使用壽命也比較短,清明節過后,就將脫落,無法再用。 陳占兌說:“他年輕時,社會整體經濟差,大家也買不起大個的龍燭?!?/p> 用牛油可以澆制出大個龍燭來,可是牛油挑天氣,過冷或者過于炎熱都不宜制作。牛油也要煮到水分全失,直到整鍋面冒起煙霧,油面光亮如鏡方可。陳占兌不喜歡這牛油味,所以很少制作。 澆制成的烏桕油龍燭最后再過一層牛油,燃燒的燭火滿是牛肉香味,人人喜愛。 龍燭用報紙簡易包裝,成雙成對出售;早年報紙少,就用火燒紙(粗糙的毛邊紙)包扎,春節前,將做好的龍燭挑到集市上賣,或者各家各戶走訪。 筆者兒時記憶,臘月十五過后直至元宵節,澆制龍燭老人顏如翁挑著一串串龍燭在村莊行走,一對小燭火三四兩重,賣5分、一毛錢。各家都計算好這個春節需要用幾根龍燭,若家里缺錢,就用谷子換。龍燭與香、鞭炮、草紙放在一起,可是特別喜歡那味道,一股肉香味兒,拿到鼻子里不停地嗅著。 如今,陳占兌都是以石蠟為原料做龍燭了,烏桕油龍燭成為歷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